军国主义的国家取向和国家政策,与军国主义的社会政治实践之间是“心照不宣”和“声息相通”的
军国主义的一大特点就是对本国人民的不断欺骗和对世界秩序与和平的不断挑战和破坏。这是因为,在军国主义者看来,只有将国家叙述成永远存在并值得所有人牺牲维护的神话,才能绑架人们对它的忠诚;也只有成为建基于军力自主和强盛基础上的所谓“正常”国家,才是国家走出困境的生存之道。在这里,不难发现,少数政客实质上的军国主义强大国家诉求,与战后长期潜存于日本社会之中的重回“正常”国家的民族情绪最终结合在了一起。换句话说,如果日本真的有朝一日重回军国主义老路,则走上这样的国家道路是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的。因而,在冷酷的事实面前,那种要将“少数政客”和“广大人民”进行截然区分的理论冲动,是值得商榷的。
当然,在对外交往和国际关系问题上,军国主义者自会采取与国内有所不同的手法和策略,其特点是表现得更加策略和隐蔽,也更加“深思熟虑”,从而具有更大的欺骗性。除了巧妙地与在国力相对衰落但基于全球和地缘政治考虑而欲重返亚洲的美国委蛇周旋外,日本还加快了“入常”步伐,挑拨和离间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强化与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合作”,挑起钓鱼岛争端,利用南海争端。在军事上则强化同盟关系,加强自卫队武力,赋予其更大的国际活动自由。在这其中,应该看到的是,日本一系列动作所凭借的正是包括其军事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而且更加危险的是,日本正尝试着推动其综合国力与军事实力之间的相互转化。这种危险的国家取向和国家政策导向,则在实际上就差冠之于一个“军国主义”的名称了。
最后,应该充分认识的是,军国主义的国家取向和国家政策,与具体的军国主义的社会政治实践之间并没有隔着一条鸿沟。相反,军国主义的国家取向和国家政策与军国主义的社会政治实践之间是“心照不宣”和“声息相通”的。从来就不存在要等到一个国家宣布自己已经确立了军国主义的国家取向和国家政策,才会出现军国主义的社会政治实践。恰恰相反,在许多情形下,正是由于人们发现了具体的军国主义社会政治实践,才据此判断这个国家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事实上,在国际形势演变的大气候下,以及国内政治格局变化的联动作用下,日本政治的右倾化日益加重,日本内外政策的“诡异”程度在不断加剧,日本右翼团体的蠢动与普通民众“左右不是”的焦灼心理相结合,已经形成有利于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社会政治生态。
(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安倍谈话”遭日本各界批判》,新华网,2015年8月16日。
责编/刘瑞一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