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战后70年的安倍首相谈话保持了安倍式的“平衡”——“进一步,退两步”,既有他发自内心的表述,也有在日本国内外敦促下而不得不涉及的关键词;既要得到日本右翼势力的认可,又要避免日本爱好和平的人民和亚洲邻国的谴责。战后70年,中日关系出现矛盾的实质,并非中日两国力量对比发生逆转而引起的所谓中日东亚主导权之争,亦非“和平崛起”的中国与谋求所谓“正常国家化”的日本之间的矛盾,而是日本政治右倾化与反右倾化的一场斗争,它与历史上日本军国主义与反军国主义斗争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堪称是其在21世纪和平环境下的一种延续和新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安倍谈话 中日关系 政治右倾化 【中图分类号】D273 【文献标识码】A
8月14日,安倍晋三以内阁决议的方式,发表了内容十分纠结的战后70年首相谈话。中日关系虽然不会因此而再受重创,但也难以因此而有所改善。日本国内对其评价也是毁誉参半。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前日本政治右倾化与反右倾化斗争的现实与结果。这些表象背后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值得关注与思考。
安倍谈话在关键问题上有明显倒退,有进一步、退两步之感
战后70年的安倍首相谈话保持了安倍式的“平衡”,既有他发自内心的表述,也有在日本国内外敦促下而不得不涉及的关键词;既要得到日本右翼势力的认可,又要避免日本爱好和平的人民和亚洲邻国的谴责。其目的是维持与公明党联合执政,争取支持率回升,赢得明年参议院选举大胜,最终修改宪法。安倍谈话表明,日本政治右倾化受到一定阻力,但其历史观、战争观并未改变。
与1995年村山谈话相比,安倍谈话有进一步、退两步之感。其“进步”表现在具体提及战后初期近3000名在中国的日本战争遗孤平安成长并回到日本,这或许是考虑到中方领导人多次提及此事。安倍还特意谈到战后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战俘对日本的宽容,以此缓解来自这些国家对安倍“历史修正主义”的批评。安倍谈话力图兼顾各方,但在关键问题上则有明显倒退,令人越读越不是滋味。
首先,安倍谈话只是以间接引用方式,在不同段落中分别提及“侵略”、“殖民地统治”、“反省”与“歉意”,而未像村山谈话那样承认日本的国策错误导致的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给亚洲邻国带来巨大损害的责任,对此表示深刻的反省与由衷的歉意。安倍谈话称,“我国就上次大战中的行为,反复表示痛切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为以实际行动表明这种想法,心中铭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国、台湾、韩国、中国等邻人——亚洲人走过的苦难历史,战后一贯为其和平与繁荣而尽力”。其把日本侵略和殖民统治历史做了切割,反省和道歉仅限于二战,一笔勾销了日本在甲午战争后殖民统治台湾和朝鲜半岛的历史。安倍甚至把台湾与韩国、中国并列,造成“一中一台”印象。这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尚属首次,严重违反《中日联合声明》,根本不能代表日本历届内阁的立场。
其次,安倍谈话不仅没有对日本殖民统治台湾表示丝毫反省和歉意,反而暗中为当时的日本歌功颂德。安倍谈话宣称:“一百多年前,以西方国家为主的各国的广大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地。19世纪,以技术的绝对优势为背景,殖民统治亦波及到亚洲。毫无疑问,其带来的危机感变成日本实现近代化的动力。日本首次在亚洲实现立宪政治,守住了国家独立。日俄战争鼓舞了许多处在殖民统治之下的亚洲和非洲的人们。”世人皆知,1904年的日俄战争是日本帝国与沙皇俄国在中国辽东半岛争夺霸权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并波及朝鲜半岛,它是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的标志之一。安倍的这段谈话是日本右翼的观点,分明是在赞颂帝国主义战争,掩盖了日本发动甲午战争,霸占中国领土台湾及其一切附属岛屿和吞并朝鲜半岛的罪恶历史,这与村山谈话的精神完全相反、根本对立。
第三,安倍谈话只是笼统地表示:“我们将继续把在20世纪的战争期间众多女性的尊严与名誉遭受严重伤害的过去铭刻在心。”这句话并未承认日本军部当年强征“慰安妇”的事实,也没有就此表示反省和歉意,而是把它说成好像是别人所做的事情,日本继续记住这种伤害即可,这也没有反映村山谈话的本意。
第四,安倍谈话在“道歉”问题上混淆了一个概念,即把日本领导人代表国家向过去的受害国及人民道歉,偷换成日本国民的子孙后代要道歉的概念。其目的是引起日本一般民众对安倍不道歉的认同和心理共鸣。安倍表示:日本“战后出生的一代已超过了总人口的80%。我们不能让与战争毫无关系的子孙后代担负起继续道歉的宿命。尽管如此,我们日本人要超越世代,正面面对过去的历史。我们有责任以谦虚的态度继承过去,将它交给未来”。其实,中国和韩国从来没有人让日本人民道歉,更不用说让他们的子孙后代背负道歉的宿命。日本领导人只要真正继承村山谈话,不美化侵略历史和殖民统治,不参拜靖国神社,也不需要再就历史问题道歉。
第五,安倍谈话回避了70年前日本政府承诺其后继者也要遵守的《波茨坦公告》,根本无视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战后国际秩序。安倍称:“我们将继续把我国曾经是国际秩序挑战者的过去铭刻在心。正因为如此,我国坚定不移地坚持自由、民主主义、人权这些基本价值,与共享该价值的国家携手并进,高举‘积极和平主义’的旗帜,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做出较之以前更大的贡献。”所谓“国际秩序挑战者”有多种形式。例如,如果日本政府不再遵守《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也可被视为战后“国际秩序挑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