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本2/3以上的陆军兵力和相当一部分海空军力量,牢牢地捆住日本法西斯的手脚,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中国的持久抗战,遏止了日本侵犯西伯利亚的北进计划,使苏联得以避免两线作战,有力地支援了苏联抗击德国法西斯;牵制和推迟了日本进攻南洋的南进步伐,迫使日军背着中国战场的沉重包袱南进,有力地支援了美、英与日本作战;最终粉碎了日本与德、意法西斯东西对进、称霸全球的战略图谋。中国的持久抗战不但为苏、美、英等反法西斯国家赢得了宝贵的战争准备时间,而且为保证同盟国实施“先欧后亚”大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过:“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坍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日本可以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说过,如果“中国一崩溃,至少会使(日军)十五个师团,也许有二十个师团腾出手来。其后,大举进犯印度,就确实可能了”。苏联元帅崔可夫说过:“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日本也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稍微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到这一明显而无可争辩的事实。”
中国积极倡导和推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国际性的战争,建立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胜德、日、意侵略者的重要保证。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不但在世界东方率先建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为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随着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苏、美、英、法为代表的国际力量与中国在反法西斯侵略的共同利益基础上逐步拉近了战略合作的距离。当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到全球范围时,中国主动加强与苏、美、英、法等同盟国的战略协调,促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为取得战争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战争后期,中国又参与联合国的创建,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不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支持邻国的独立运动,维护弱小民族的利益,而且与同盟国并肩战斗,为彻底打败法西斯发挥了重大作用,为创建联合国和巩固战后成果作出历史性贡献。
中国军民与各国军民一道,互相支援,互相配合。在全国抗战初期,苏联是中国抗战的主要支持者,除从物力上给中国大量援助外,还派遣大批军事顾问、技术专家到中国,甚至直接派空军志愿队来华参加抗战,200多名苏联志愿飞行员在抗战中牺牲。1941年,陈纳德组建美国援华志愿航空队(即飞虎队),帮助中国空军同日军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加大对华军援。朝鲜、越南、加拿大、印度、新西兰、波兰、丹麦以及德国、奥地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日本等国的反法西斯战士直接参加了中国抗日战争。白求恩医生、柯棣华医生和德国记者汉斯等人,为中国的抗战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同样,作为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战略基地,中国为同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援了同盟国的反法西斯斗争。中国远征军远赴缅甸,与盟军协同作战,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后少有的沉重打击。中国远征军反攻缅北、滇西,也为盟军收复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减轻了盟军在印缅地区和太平洋地区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