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风景独好,凝聚利益认同
凝聚利益认同,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风景独好,要特别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取得了实实在在、举世公认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之中国,同新中国成立以前之中国相比,同鸦片战争以后之中国相比,有天壤之别啊!”同欧美一些国家受困于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相比,同一些发展中国家陷入发展陷阱相比,同西亚北非一些国家政治动荡、社会混乱相比,我国发展可以说是风景这边独好。尽管当前中国经济遭遇经济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经济增速由高速调整为中高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但经济增速仍然处于世界前茅,经济增量依然相当可观。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走得对、走得好。这是当前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最为有利的优势和基础。
二是国强民富和社会安定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利益需要。要系统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优势、韧性、活力、潜能,从维护切身利益的角度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当代中国如果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抛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丢弃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基本政治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基本经济制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没有哪一个政治力量和政治制度能对中国实行更好的治理,相反,战乱纷争、社会动荡和民不聊生的状况将难以避免。
三是要坚决批驳各种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观点。坚决批驳各种企图搞“全盘西化”、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错误观点,绝不能让西方宪政、公民社会、多党制、三权分立、军队国家化等资本主义制度破坏和干扰中国的国家治理,绝不能让西亚北非的混乱场景和悲剧现实在中国重演。
五、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形成话语认同
当前,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普及,“话语权革命”正在形成,网络正成为舆论的主战场,与此相伴而生,网络民间舆论的话语权越来越大。这种情况对主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认同提出了挑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直面现实,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首先,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要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媒体融合改革,大力发展主流媒体的新媒体平台,尽快占据网络舆论场主导地位。其次,要学会讲故事,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不说官话,说老百姓爱听并且听得懂的家常话;不说空话,说有内容、有情节、有细节的实话;不说套话,说具体分析的、一针见血的个性话;不说旧话,说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精神、具有时代气息的新话;不说大话,说符合实际、实事求是的真话。尤其是在宣传正能量典型方面,要确保典型可信可靠、可亲可敬,决不能用编假造假的方式包装典型,也不能用拔苗助长的方式拔高典型,更不能用“开小灶”、“吃偏饭”的方式催生典型。
在创新话语表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是我们的好老师,他非常善于创新话语形式,用深入浅出、平易近人、言简意赅、别开生面、幽默睿智、引经据典、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尤其善于用通俗比喻来阐述深刻道理,比如用“打铁还需自身硬”阐述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说明必须健全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将青年的价值观养成比喻成“穿衣服扣扣子”,指出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说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等等。
需要强调的是,在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形式可以很“潮”,但内容必须“红”的基本原则,不能顾此失彼、买椟还珠。要防止因为过分强调话语创新,盲目地用西方话语阐释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经验,而牺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从而陷入西方的话语陷阱。
六、唤醒“沉默的大多数”,弘扬正能量,营造情感认同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主旋律响亮。但是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还存在着一种“意识形态错觉”,即个别网络意见领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持批评甚至是否定意见,时常发布“呲必中国”、“呲必体制”的言论。个别人通过频频设置“党大还是法大”、“是‘左’还是右”、“爱国不等于爱政府”等挑衅性话题,主导公共讨论的议程;甚至雇佣水军对支持主流意识形态的网民进行人身攻击或网下实施暴力,致力于塑造“一边倒”反主流意识形态的言论氛围,企图阻挠主流意识形态声音的传播,致使拥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广大网民虽然人数众多,但不愿甚至不敢发声,成为“沉默的大多数”。这种现象就造成了一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似乎被多数人反对的错觉,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尽管质疑甚至是反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现象是极少数人,但谎言重复一万遍就会变成所谓的“真理”,这种舆论异向对于社会情绪的影响不容小觑。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认为,在全世界一切民族中,决定人民爱憎取舍的绝不是天性而是舆论。当前这种“意识形态错觉”放大了非主流或反主流意识形态舆论在网络中的影响,甚至使一些人被误导,集聚为一类以“呲必中国”、“呲必体制”为基本心理的群体。这类群体极易受到网络舆论中所谓“文革思维”、“向左倒退”、“西方完美,中国全错”等极端和特定的心理暗示影响,从而处于非理性状态。而这种反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情绪会传染蔓延影响更多的网民,从而严重消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正因为如此,要通过依法治网,唤醒“沉默的大多数”,持续扩大“红色地带”,辐射“灰色地带”,挤压“黑色地带”,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对多元多样多变思想观点的引导力和对各种杂音噪音的压制力。与此同时,主流意识形态媒体要在网络上主动发声,经常发声,巧妙发声,让正能量的声音比负能量的声音调门更高,声响更大,努力消除“意识形态错觉”,把社会情绪引导到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上来。
唤醒“沉默的大多数”的关键是发挥8700万党员的作用,使他们能用、会用、善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敢于担当、敢于亮剑、敢于唱响中国共产党好和社会主义好;唤醒“沉默的大多数”的重点是唤醒和团结处于“红色地带”和“黑色地带”之间的人民群众,使他们能够理性客观地认识到当前的各种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能够在思想上、情感上跟党和政府同心同德、同向同步。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