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汇聚价值认同
当前,在多元多样多变的意识形态领域,在价值判断上出现了是非不明、善恶不辨的“中性化”、“模糊化”,甚至是“混乱化”的倾向,这种倾向表面上打着不“左”不右、不偏不倚的幌子,实际上却给主流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贴上了“左”的标签倾向,使人们因惧怕“左”而远离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培育全社会共同认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汇聚价值认同,进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形成价值“最大公约数”,凝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共识的主要途径。必须看到,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调整、利益格局深刻变动,导致思想领域日趋多元化,必然引发不同价值观之间的激烈冲突。价值观越是多元复杂,就越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把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要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精华相结合,已成为中国当代价值的最大公约数。因此,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能抵御西方思想文化渗透,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又能引领和整合各种社会思潮,也能在各种利益矛盾与思想差异中形成社会共识,有效避免利益格局变动可能带来的思想对立与混乱,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与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共识,还需要高度重视中国梦凝聚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是一个最大公约数,是一种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述。”中国梦积淀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价值,中国梦所内涵的价值理想涵盖了国家、民族、个人三个层面,包含了经济富裕、政治强盛、文化振兴、生活幸福等各个方面,能够为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民族的人民群众所接受,已经成为当前广大人民群众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为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提供了共同的价值目标追求,这对于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想意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投身改革开放事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需要警惕的是,在凝聚价值共识方面绝不能陷入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话语陷阱。要让人们知道西方价值观念和价值事实不是一回事,西方“普世价值”偷换了价值观念和价值事实的概念,混淆了真理性话语与政治性话语,是在以抽象的共同价值观念为幌子,推销其具体的资本主义观念和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与西方国家宣扬的所谓“普世价值”在概念内涵和制度设计上有本质的区别,绝不能混为一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