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增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六大认同(2)

二、阐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与科学性,增强理论认同

近年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呈现新的复杂局面,在马克思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同时,社会思想意识日趋多元多样多变,一元多样的态势正在显现。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指导思想,与多种社会思潮,多个舆论场,多个话语体系并存,其真理性和科学性受到了质疑和挑战。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论证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意识形态,不具有真理性和科学性,把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与学术性相对立;特别是在经济学、法学等学术领域,马克思主义研究被边缘化,甚至被污名化的现象较为突出。上述这些现象严重影响着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程度。因此,增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前提,也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科学途径。

要增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关键是深刻阐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与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体现在它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和规律,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长远的指导意义。《共产党宣言》诞生160多年来,尽管社会主义运动多次遭遇低潮,尽管马克思主义曾经遭受过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思潮的非议,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散发出来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光芒始终灿烂如初。无数实践证明,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的原理没有过时;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规律依然在起作用;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必然产生两极分化和异化的现象依然在发生,爆发于2007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是最典型的例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则表现为它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辩证思维方法,特别是其阶级分析法、利益分析法等方法论在当代仍然是研究社会问题的金钥匙。

要增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必须在理论指导思想上正本清源。特别是要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要增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还必须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剥掉当前各种错误思潮包裹的美丽外衣。例如,要让人们知道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与西方宪政不是一回事,不能用西方自由主义的法理学代替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在社会主义国家,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是辩证统一的,不能以维护人民权利为借口反对党的领导;更不能被宪政就是所谓“宪法政治”的话语所迷惑,罔顾宪政在西方理论上的明确内涵,照搬西方制度。要让人们知道历史与逻辑是辩证统一的,“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都不如”,(《列宁全集》第28卷,第364页)从而彻底揭穿历史虚无主义的小把戏。

此外,要增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还要通过努力学习,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这里最重要的是要做好知识分子的工作。知识分子较之其他社会阶层更具社会责任感、批判精神,更善于总结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更易于掌握话语权,对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关键性作用。因此,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重点,就是要通过与知识分子交朋友的方式,晓之以理、通之以义、动之以情,通过增强理论认同,增强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从而带动普通群众的认同。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