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思想理论 > 思想名人堂 > 正文

李良荣:新时期党委机关报怎么办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各级党委机关报(下称党报,仅指我国的党委机关报)在参加、推动社会的变革中不断地改变自己,成绩显著,面貌一新,在人民群众中的信誉日益提高,这是有目共睹的。与此同时,党报在进一步的改革中也面临着新的情况。随着全国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党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方式在变化;随着四化建设的发展,社会生活日益复杂多样;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繁荣,各种类型的报纸越办越多。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党报如何作进一步改革?这里有不少新的矛盾需要解决。许多同志感到,老的办报路子走不下去了,新的路子尚不成熟,仍需不断探索和总结。我曾经参加过一些报纸工作讨论会,也向一些省(市)、地(市)党报的记者和编辑、总编和副总编们讨教过。现在,我把有关的议论和我的想法归纳一下,提出以下问题,供大家进一步研究。

(一)

党报的机关报是党委的一个宣传机构。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必然引起党报宣传任务的转变,党的工作方式的改变自然也会引起党报宣传的改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当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党的十二大更明确地提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围绕、服从、促进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与此相适应,党中央明确地提出了机构改革中必须实行党和行政、企业分工的问题。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报告《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指出:“党的工作和政府的工作,企业事业单位中党的工作和行政、生产工作,必须适当分工。党不是向群众发号施令的权力组织,也不是行政组织和生产组织。党当然要对各方面的工作和各项生产建设事业进行领导,而这种领导要充分有效,就必须熟悉业务,结合业务去进行。但是,党的领导主要是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的领导,是对于干部的选拔、分配、考核和监督,不应当等同于政府和企业的行政工作和生产指挥。党不应当包办代替他们的工作。……今后,各级党委要经常讨论和研究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大纪律问题,党的组织的改善和发展问题,等等。”这段指示不但明确了党和政府、企事业的分工,规定了各级党委的经常性任务,也指明了新时期党报的办报路子。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以党代政、各级党委包办一切的现象十分普遍。与此相适应,党报的宣传内容也包办一切。它们不但在一点程度上代表党委,而且代表行政部门、各行各业的业务部门去指导人们的各方面活动:教工人怎样做工,教农民怎样种田,教教师怎样上课,……这是不是党报工作中的“党政不分”“党企不分”呢?各方面都想具体抓,必然会主次不分,“种了人家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削弱了党报本来应该担负的任务。

根据十二大精神,党的工作和政府工作、企事业生产业务工作应该实行明确分工。与此相适应,我们的报纸是否也应该考虑有个分工问题。即党报不要过去地去反映、指导行政部门、企事业部门的具体业务工作和生产过程,而集中精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抓干部、党员、群众的思想教育。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当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抓思想教育要结合业务、生产去做。这就要善于把隐含在具体业务、生产过程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挖掘出来,从个别经济现象上看出普遍性的原则问题,而不是就生产抓生产,陷在具体的事务堆里。

(二)

现在报纸的版面越来越挤,各种专栏日益增多,这是几乎所有党报的共同现象。听说有些党报正考虑改版,从四版增为六版、八版。但是,如果按照现在这样,各种读者需要都要满足,各条战线都要反映,各项工作都要指导;这个不能少,那样不能丢,专栏专版一增再增,那即使扩大一倍篇幅也还是容纳不下。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认识到,现在办党报和过去面临的历史条件不一样了。

革命战争年代的情况暂且勿论。解放以来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在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的情况下办报,党报以反映政治运动为中心,报道经济建设只处于从属地位;而经济建设在僵化的经济模式下,企事业生产没有自身的活力,一切听命于指令性计划。报纸也就根据指令性计划来指导生产。这种“一刀切”的指导,简单易行。而现在,日趋现代化的大生产,日益精细的分工以及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已使党报过去那种面面俱到、指导一切的宣传方式无法胜任。以农业为例,比起工业来,农业战线还算单纯一些,但现在的农业战线也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过去的观念是:农业=粮食=北方的小麦加南方的水稻,农业报道围着季节转。现在的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情况千变万化,生产千行百业,人们的要求千种百样。生活条件改变了,如果我们还按老办法抓农业报道,企图对农业的具体工作、具体生产任务作指导,不但办不到,也办不好,对实行承包责任制、从事多种经营的农民来说,也不感兴趣。

社会条件的改变,已使一家报纸无所不报道、无所不指导的年代成为历史的陈迹,它要求党报从宣传内容到宣传方式都得加以改变。

(三)

过去党报试图指导一切的办报方法,还有一个具体的历史原因。从建国以来,一般来说,一个省、市基本上是一家省、市党报,广播的影响远远不及报纸,电视极少,从而造成“一家党报,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一个传统观念:新闻事业=报纸=党委机关报。在这样具体情况下,党报不但要承担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任务,还自觉不自觉地承担起了现在的各种专业报纸和专门对象报纸的任务,担负起宣传党的思想、传播信息、介绍知识、提供娱乐等等新闻事业的全部功能。条条块块要兼顾、各条战线要平衡、各种新闻要协调、干部群众都要考虑,这就不能不使党报的负荷很重,内容十分庞杂。

近几年来,新闻事业的飞速发展,早已打破了党报的“垄断”局面。不但广播电视拥有的听众、观众越来越多,而且在报纸中,各种类型的报纸越来越多,信息报、市场报、法制报、科技报、青年报、农民报、早报、晚报等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党报发行已不占明显优势。据1984年3月底统计,各级党报的数量和发行量分别占全国报纸种类总数和总发行量的三分之一强和五分之一强。各种职业、各种年龄层次、各种兴趣爱好者都可以自由订阅到自己所需要的报纸和杂志。

在这样情况下,各报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竞争是促进报纸改革的强有力的杠杆。但我们国家毕竟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能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搞无政府的自由竞争,相互排斥、并吞。各类报纸应该在竞争中有所侧重、有所分工,共同发展。

新闻事业的发展给党报从宣传内容到形式的改革创造了良好条件,使得党报可以把其他一些报道内容分转到有关的专业报纸上去,而突出自身应该承担的任务。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李良荣   机关报   党委   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