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现阶段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解析(3)

 三、如何迎接新的伟大斗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凝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认真做到以上三者的有机统一,正是当前我国“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基本要求。

首先是坚定“三个自信”,不断增强自身的斗争定力。习近平总书记讲,中华民族需要有强大的自信,中华民族也有充足的理由自信。“三个自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也源于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三个自信”,并不是固步自封。它需要我们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其根本仍是坚定不移地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完善、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我们对已经取得的成就充满自豪,不走老路和邪路,认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间正道”,但“人间正道是沧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斗争定力。增强斗争定力,除了要坚定理想信念、政治立场外,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担担子处变不惊,不急于求成,不朝令夕改,不为一时的利益、情绪或注意力而改变初衷,改变目标与方向,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要发扬钉钉子精神,真正做到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切实干出成效;要有底线思维,做到预设底线,有备无患。坚守底线,保持恒心和定力,锻炼的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顽强韧劲,从中蕴藏的是积蓄能量、隐忍爆发的巨大精神力。

其次是紧紧依靠人民,鼓足斗争勇气。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倾听人民呼声;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人心、众志成城。当代中国,“中国梦”成为凝聚人心的最大公约数,而在现阶段,我国又正处于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期和改革攻坚期,这就更需要万众一心,不断凝聚人心、振奋人心,持续给人以奋斗的信心和勇气。习近平总书记说,人心齐,桌子上也可唱大戏。在中央深改组第一次会议上他又说,改革要有责任担当,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干。他指出,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敢于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在改革面前,要“敢破敢立”,“敢闯敢试”,“义无反顾”。无论是在改革问题上,还是在意识形态、党的建设抑或主权领土争端等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都强调,斗争要有不怕鬼、不信邪的底气,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和敢于亮剑的勇气。我国现阶段“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的政治表态,特别是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等实际行动,都已经表明我国敢于划出红线、亮明底线的斗争决心。

再者是精心推出顶层设计,做好伟大斗争的战略擘划。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面临的主要挑战,从国际上看,是西方国家试图遏制中国,不希望我们保持发展势头;从国内情况看,是怎样深化改革和推进改革攻坚。为此,我国把握斗争主动权,积极谋划并实施一系列新的国际国内战略构想,譬如提出“一带一路”远景规划、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倡导并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等。现阶段,我国新的外交布局以及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宏观思考与顶层设计,在坚持原则、方向前提下,既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又注重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充分展现了我国内政外交大格局的战略思维和“上兵伐谋”的斗争特点,为“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赢得了先机,做足了准备。

最后是积蓄中国力量,努力形成斗争的强大合力。斗争说到底是实力的竞争。习近平总书记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其含义还应该解读为为了准备新的伟大斗争,需要凝聚中国磅礴力量。现阶段,我国借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机制,在多个方面做出力量蓄积的准备:一是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释放市场活力,调动社会创造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从根本上奠定我国经济硬实力和竞争力。二是在文化和宣传上,融通中外,接地气,有效传播中国声音和中国正能量,努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三是在管理体制上,通过整合相关部门,打破过去权力分散、责任不明的不利局面,着力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力。四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抓手,提高党的执政公信力以及增强党群凝聚力。最后,努力提高人民军队的军事战斗力。以上力量的蓄积,方向是要形成治国理政的强大合力,切实为新的伟大斗争提供支撑和保障。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斗争   特点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