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杨海蛟:中国政治学繁荣与发展的八大“着力点”(5)

四、更加注重政治学方法论的研究

政治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是中国政治学发展与创新的动力、传承的途径、联系现实的路径,同时也是政治学研究客观性、科学性、规范性的重要保障。

从政治学的发展来说,“研究方法的创新是创新政治学理论、发展完善学科体系、拓展研究领域、创立新兴学科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从西方政治发展的过程来看,随着制度分析、法律分析、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从神学的控制下独立出来,政治学才真正脱离神学和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二战之后,伴随着行为主义的兴盛,经验的研究方法逐步兴起,社会调查、统计分析、数理模型、模拟实验等定量分析的方法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政治学研究仅注重抽象、静态、宏大、空洞的演绎推论和价值判断的弊端,提升了政治学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之后伴随着学界对行为主义的反思,规范的方法开始复兴,政治学研究方法愈加多元化、综合化,推动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动态研究与静态研究、显性研究和隐性研究、规范研究和经验研究的结合, 政治学的发展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从政治学的传承来说,政治学方法的传承是政治学传承的重要途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政治现实是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尤其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旧的政治理论很难解释不断变化的政治现实,政治学经典理论的传承逐步让位于政治方法的传承。正如卡尔?皮尔森所说:“科研领域是无止境的,科研的对象是无穷的。每一个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阶段、任何事物的过去和现在,都是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研究的统一性在于方法,而不在于研究对象”。 政治学研究方法的教授与传承为西方政治学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连接政治理论与政治现实的桥梁。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孔子、孟子时代,政治学就与现实有着紧密的联系,先圣们通过演绎推理、历史追溯、制度比较的方法对政治现实进行梳理和总结。政治学带着与生俱来的现实使命从古代迈向现代,而政治学方法也伴随着现实的需求而不断创新,通过利用社会调查、统计分析、计量模型、模拟实验等方法维持政治学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断增强政治学的解释力、指导力和应用性。

研究方法作为政治学规范性、科学性、客观性的保障。“我们之所以在这里强调科学方法,是因为它在逻辑上是在先的,科学知识的获得须遵照科学方法。” 研究方法是由一定程序、规则、逻辑构成的体系,它是研究时材料的选取、分析的视角、分析的过程和得出结论的规则,其不仅可以帮助研究者集中思路和精力,防止被浩瀚的政治素材所淹没,而且还可以限制个人偏好和价值预判对政治研究过程产生不良的影响。虽然行为主义所倡导的“价值中立”在现实的政治研究中很难实现,政治学的研究也无法摆脱意识形态、价值取向、道德标准、个人情感的等的影响,但是通过适度引入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遵照严密的逻辑程序(提出问题、确定假设、资料收集、资料分析、验证假设),可以有效地提升政治学的科学性、客观性和解释力。

经过30年代的发展,中国政治学在研究方法的积累和创新方面取得了非凡成绩,进一步推动方法论的研究具备了现实的可能性。

30年来,中国政治学界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促进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西方国家政治学方法论经历了三个阶段: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中国政治学恢复之后,西方政治学后行为主义和制度学派开始崛起,在对极端定性的研究方法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开始出现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互融合的趋势。中国学者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开始寻求适合中国政治学研究状况的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之路。并且坚持规范研究、定性研究、制度研究、经典研究的同时,开始加强经验研究或定量研究方法的借鉴和应用,通过社会调查、统计分析、案例分析、模型分析等方法透析中国的政治现象。充分利用后发优势,超越方法研究的“卡夫丁大峡谷”,避免重复西方走过的弯路。

同时,清醒认识不足和劣势,强化研究方法的研究和交流。翻译、撰写政治学方法的相关专著、教材和论文,为政治学方法的培训、应用和普及奠定基础。 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开设政治学方法相关课程,并将政治学方法论作为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为政治学方法论的发展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广泛展开以政治学研究方法为主题的学术交流活动,通过与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共同举办“政治学方法讲习班”、 召开专门的政治学方法研讨会和小组会议 、开辟学术杂志的政治学方法专栏等方式,为不同政治学方法之间的创造交流平台。通过多年的努力,中国政治学研究方法基本做到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动态研究与静态研究、范研究和经验研究、显性分析与隐性分析的结合,并且始终“都贯穿一条主线,那就是努力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这为中国政治学研究方法的进一步发展铺就了坚实基础和正确的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中国政治学方法论的研究必须立足中国的政治实践,发掘和整理中国现有的方法论资源,积极批判和借鉴西方政治学研究方法,构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体系。为了弥补现有方法论体系的缺陷,推动中国政治学方法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确立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方法的中心地位。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历史和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方法论是人们正确认识、评价和改造政治现实的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辩证决定论方法、社会本体论方法、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群众路线特别是人民利益标准、阶级阶层分析方法、社会评价方法、系统(矛盾) 分析方法、历史主义方法”为解释中国政治现象,改造中国政治现实提供了基本的方法。 同时,也为批判和借鉴西方的政治学研究方法提供了基本的视角。当今中国政治学研究过程中流派纷呈,不同领域的不同学者往往根据自身的研究偏好和专长,选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尤其是伴随着西方政治学方法的大量引进,许多学者教条的用西方的方法套用中国的政治实践,导致政治学研究成果空洞、偏狭、解释力差。削弱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方法论的核心地位,导致中国政治学研究缺乏主流的研究范式和方法。因此,未来的中国政治学方法论的研究必须确立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方法的中心地位,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全面辨析西方政治学方法的理论前提、具体内容、适用范围和固有弊端,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构建适合中国政治学的方法论体系。

其次,树立政治实践和政治理论的双重导向作用。政治学研究方法是连接政治实践和政治理论的桥梁,政治学方法的选择、应用和研究受到政治实践和政治理论的双重指导。一方面,不同的政治实践决定了不同方法的选择、应用和发展。比如研究宏观的国家的理论、政治制度和政治机构、政治组织和政治斗争等问题更多的选择的是历史研究、制度研究、对比研究的方法,行为主义方法的适用性较低。并且,实践是方法发展的动力。“中国政治学方法论研究发展较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政治学尚不明确其在中国现代化发展中承担的使命是什么。使命不明确,自然也就难以产生使命感。使命感不强,学术与理论创造的激情也就必然减弱。” 另一方面,不同的政治学理论也决定了不同方法的选择、应用和发展。政治学理论是对政治现象和政治实践的总结和升华,是开展政治学研究的基础,政治学研究过程的中方法的选用必须与其理论前提相匹配。比如,中国的政党关系研究便不能直接套用西方的民意调查方法,因为后者的理论前提是竞争性政党制度,而我国研究政党理论前提是合作型政党制度。中国政治学方法论研究的重要任务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构建有针对性、真实性、科学性的中国特色方法论体系。

再次,以政治学方法的综合性研究为主要路径。综合性研究包含两层涵义,一是综合运用和融合多种学科的研究方法。“政治科学方法主要来源于对其他学科主体方法的借鉴”, 近代西方政治学的崛起很大部分原因是对自然科学定量研究方法的借鉴,以及对政治学科学性的追求。中国政治学正处于新的历史时期,研究方法的创新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中国政治学要在保持规范的方法、制度的方法和历史方法业已取得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借鉴自然科学和其它应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借鉴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实现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努力使中国政治学方法适应中国复杂的政治实践,提升政治学的解释力和指导力。综合性研究的第二层涵义是指在我国政治实践的基础上,广泛批判、借鉴西方政治学方法。“本土化实际上是一个开放性的命题,它要借鉴和学习世界各国政治学研究的一切优秀成果,将其吸收、消化并以民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一方面,要通过翻译和介绍西方政治学方法、加强与西方政治学的交流等方式系统、及时的了解其内涵和发展动态。另一方面也要加强西方政治学方法的本土化改造,对其不适用于中国政治实践的地方进行修改和完善。比如,西方政治学统计方法应用的基础是大量真实有效的数据,而“中国的统计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经济和社会数据,但政治方面的数据要么还没开始收集,要么不对研究者开放”, 因此,在借鉴和应用统计方法时必须对其适用性进行检视,根据中国特有的政治现实加以改造。

最后,将推广定量研究作为推进政治学方法论研究的突破口,实现研究方法的综合创新和运用。从政治学定量研究论文发表的数量来看,我国定量研究的水平基本上处于美国行为主义革命之前的水平, 但是中国具备的后发优势是对定量分析的局限性有了清醒的认识,这使得中国政治学在借鉴并应用定量分析方法及计算机技术时可以避免极端定量化所带来的一系列弊端。通过推动定量研究的发展,促进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融合,中国政治学必定会站在世界政治学方法发展的前沿,做出中国特有的贡献。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完善教学计划,将政治学研究方法作为政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同时开设统计学、统计软件应用、计量经济学、社会科学调查方法等课程,培养政治学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二是,调整学科设置,将政治学研究方法上升为独立的二级学科,同时注重培养方法论方向的研究生,充实政治学方法研究的人才队伍。三是,鼓励具备数学、计算机、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背景的学生和研究者加入政治学研究,广泛借鉴其他学科先进的理论和工具,完善和丰富政治学的研究视野和方法。四是,加大支持关系中国政治重大问题的经验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力度,同时鼓励关心中国政治建设和发展的基金会、公益组织、企业等对政治学研究进行资助,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上一页 1 23456789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政治学   杨海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