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谈谈中国道路的基本特点及发展前景(2)

第四,中国道路带有鲜明的理论特色,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从理论发展的视角看,中国道路说到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总结。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系统总结了社会主义在新中国的发展。1992年以来,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极大地提升了中国道路的理论内涵和思想深度。在深入总结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分别作出的阶段性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从改革开放30多年以及整个新中国历史进程着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的基本经验概括为“十个结合”,基本上形成了中国道路的制度优势: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这十个“结合”实际上阐发的是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形成的超越于具体发展成就的更为本质的制度性成果,那就是中国制度文明的特色和发展模式的优势。这标志着我们对中国道路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五,中国道路重要特点还在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了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具有对待自身历史的理性态度和科学方法。前30年为后30年的发展创造了前提、奠定了基础,不能离开前30年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近代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宝贵经验,取得了重要理论成果。正如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的,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中国道路的成功之处在于初步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优秀思想资源、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契合的理论形态并获得了广泛认同,上升为民族精神,表现出非比寻常的制度优势

中国道路的制度优势在于:从经济制度来看,我们不仅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而且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既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注重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比如,在抵御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和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方面,中央政府果断调整宏观调控政策,不仅稳定了国内金融和市场的稳定,而且在国际上也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

从政治制度来看,我们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建立并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一整套政治制度。它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和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克服了其中的弊病和不足;既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民主权利,又能形成共同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效率,适应了我国人口和民族众多,经济、社会、文化不发达,区域发展不平衡,传统文化影响深厚等现实状况。这些优势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等重大事件中更是显示出巨大威力。

因此,从最本质的意义上看,中国道路的制度优势并不是简单的“一党执政+市场经济”,而是“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在搞市场经济,为什么唯独中国发展得最快?除了上述制度因素之外,还应该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独一无二的党建理念和雷厉风行的治党措施和行动。这样就能够在中国共产党面对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这样才能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发展前景   中国道路   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