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谈谈中国道路的基本特点及发展前景

个国家的发展道路问题至关重要,事关全局,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谨慎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正确发展道路。关于中国道路,从广义说,既包括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革命道路,也包括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还包括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狭义说,就是特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历史发展不同阶段形成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相互联系、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中国道路的基本内容。从社会主义还要长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角度说,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它必将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完善,表现出强大生命力,并最终完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

中国道路的历史方位是使中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竞争和生存角逐中赢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与趋势中完成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具有鲜明的特点

第一,中国道路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与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的有机统一。现实的中国道路是历史的中国道路的延伸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源自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中国近现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基本结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历史规律和中国近现代特殊历史规律的统一。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进行了各种方式的革新、改良、革命,向西方学习,但最终都归于失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根据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所处历史方位的实际国情、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工人阶级成长壮大、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特点以及十月革命后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和时代特征,明确提出中国革命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的战略蓝图。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克服了党内存在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创造性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工业、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就必然要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政治前提,以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物质基础,以拥有集体智慧和聪明才智的广大人民群众为建设主体,在生产力落后、经济发展不平衡、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口多、底子薄、民族多、耕地少等历史土壤中逐渐成长出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质”。

第二,中国道路体现了鲜明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因此,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解放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原则,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实现这样的目标和要求,必须首先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前提和基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其他社会制度的显著标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邓小平指出,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如果动摇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贯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全面坚持,不可偏废。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发展格局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思想的丰富。

第三,中国道路关于总体布局的理论具备清晰的实践特色,体现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美好愿景。把握五位一体的改革开放总布局,就是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全面发展,正在突破过去把发展简单理解为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误区,纠正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扬弃和超越了传统的发展理念。其辩证性、合理性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强调了社会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强调社会发展是“人”的发展。六十多年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证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并不是单纯地追求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和脱离物质生产的政治运动,而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仅要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要有利于全面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要求,实现社会和谐和全面进步。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发展前景   中国道路   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