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国性抗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中国共产党更加积极推动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1938年2月,为声援在英国召开的世界援华制日大会,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反侵略大会。毛泽东发表演讲指出:现在有三个反侵略的统一战线,即中国的统一战线,世界的统一战线,日本人民的统一战线;反侵略是今天世界政治的总方向。1939年1月,毛泽东又强调:“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苏德战争爆发后不久,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写的党内指示中提出:“目前共产党人在全世界的任务是动员各国人民组织国际统一战线,为着反对法西斯而斗争。”1941年7月,周恩来撰文指出:“我们抗战四年,久已成了东方反法西斯的先锋”,“如果敌人一旦北进或南进,我们更应努力牵制敌人,使其陷于两面乃至多面作战的困难,以尽国际反法西斯侵略阵线的主员之一的责任,那才不愧为东方反法西斯的先锋,才真能以中苏英美为中心结成全世界反法西斯侵略的阵线。”
反抗消灭法西斯、维护人类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使命,世界和平正义力量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战胜法西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身居窑洞,观天下之变、谋时代大势、指未来之路,在中国和世界上大力倡导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与那些最初隔岸观火、绥靖中立、祸水外引而最终被战火烧身者相比,则显示了自己的远见卓识和胸襟宽广的大局观。
(三)中国共产党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进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不仅对中国抗战发挥重要作用,也对推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必要前提和基础。1936年7月,毛泽东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需要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解放为己任,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博大胸襟,捐弃前嫌,放下与国民党的血海深仇,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不懈努力,最终推动实现了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共同抗日的局面。“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全国性抗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下,各族人民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汇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而共同奋斗。1938年初,毛泽东在给马来亚华侨抗敌后援会代表团的题词说:“共产党是关心海外侨胞的,愿意与全体侨胞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为了推进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共产党于1941年10月在延安召开包括朝鲜、日本、印度、越南、缅甸、泰国、马来亚、菲律宾、印尼等国家和地区的130多名代表参加的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会。大会提出团结东方各民族的力量,建立巩固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会议决定成立“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联盟”,并向中、日、苏、美、英发布告人民书。这是中国共产党为推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而开展的一次重要活动。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新的阶段,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的进程也大大加快。中国共产党认为,正确处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关系,以前者促成后者,是争取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1941年12月9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指出:“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中国与英美及其他抗日诸友邦缔结军事同盟,实行配合作战,同时建立太平洋一切抗日民族的统一战线,坚持抗日战争至完全的胜利”。中国共产党还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局指出:“中国人民、中国侨胞及南洋各民族的中心任务,是建立太平洋各民族的广泛的反法西斯日、德、意的民族统一战线”。为此,中共中央成立了由朱德任书记的海外工作委员会,研究如何组织国际反日统一战线的战略和策略,以及在军事上争取与英美同盟军合作,抵抗日本侵略者。1942年1月1日,由中、美、英、苏四国领衔的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至此,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和延伸,中国共产党不但是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倡导者,而且是重要推动者。以局部推动全局,从中国着眼世界,以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和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