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高度重视我国经济的重大趋势性变化(3)

——从新常态视角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积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力度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快推进法制化进程,保障公民合法权利,人民生活和福利水平持续改善。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比GDP增速高1.1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连年缩小。2010年以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速连续快于城镇。2014年,扣除价格因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3年实际增长9.2%,实际增速比城镇居民快2.4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8.9%,实际增速比城镇居民快1.9个百分点。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改善。2014年,我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8%,降幅比2013年扩大1.1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单位GDP能耗进一步下降5.6%。

总之,上述五大变化是由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是趋势性的和不可逆的。这五大变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新常态主要逻辑内涵与外延。可见,新常态绝不是一种经济增速回落的借口或托辞,更不是一种无为的状态,而是一种大逻辑、大格局、大趋势。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就很难透过现象看本质,科学准确把握新常态的涵义和经济走势;也很难真正适应新常态和引领新常态。

顺应新常态发展规律,加快改革创新步伐

面对正在发生的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趋势性变化,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形势,主动作为,加快改革创新,处理好发展、改革与稳定的关系

面对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换挡以及经济中正在发生的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趋势性变化,必须积极转变观念,以新常态的视角分析判断当前经济形势,主动顺应规律,科学开展工作,奋力改革创新,着力转型升级,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要科学判断形势,保持战略定力。分析判断经济形势,通常有两种不同的视角。一种是“老常态”的视角。这种视角受惯性思维影响,过于关注和追求经济增速,更多地看到经济下行的趋势以及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各种矛盾、问题和风险,容易得出悲观的判断和预期。另一种是“新常态”的视角。从新视角看,增速放缓是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后增速换挡的必然结果,价格下滑、产能过剩、企业困难增加等是多年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的集中体现,是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必然要经受的阵痛,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倒逼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虽然出现一定回落,但仍保持在7%至8%的区间,在全球范围来看,仍然是一个比较高的速度。不仅如此,我国就业形势好于预期,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更为重要的是,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势头良好,国民经济正在发生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这些重大趋势性变化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也是符合宏观调控方向的。经济运行平稳,稳中有好、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

二要顺应规律,主动作为。经济进入新常态,我们应保持战略定力,保持平常心,不是无为,而是要主动作为。要遵循新常态规律,牢牢把握新常态下经济运行出现的重大趋势性变化,巩固和壮大经济发展的好势头。为此,要顺应增速换挡的规律,把工作重心始终放到调结构、转方式上,奋力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新阶段的主要历史使命;要顺应产业成长规律,积极引导服务业加快发展;要顺应动力转换的规律,积极创造条件,破除障碍和阻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消费结构升级,使新兴动力尽快成长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要顺应目标转换规律,提高对增速下降的容忍度,合理设定经济增长目标和发展目标,更加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社会自然可持续发展。

三要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创新。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最重要的是加快改革创新。通过改革创新破除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更好地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改革创新营造有利于创新活动充分涌流的氛围和机制,更快地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要坚定不移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改革布置。今后一个时期力争在行政体制改革、价格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政金融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围绕企业创新能力的培育出实招干实事。要加大对创新活动的支持,宁愿少批几个项目,也做大做强创新基金。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对科技人员奖励力度,加大创新考核力度,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创新的春天来到了的良好创新环境。

四要处理好发展、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但也不是经济增长速度越高越好,而是要追求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包容性的发展。要实现这样的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调结构、转方式和促改革,为科学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要保障改革和结构调整的顺利推进,就需要稳定的宏观环境,适时适度预调微调,防止经济滑出合理合适区间,影响社会稳定。总之,科学发展是目标,改革创新是动力,经济稳定是保障,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当前正处在结构调整的关键期、改革创新的攻坚期,要及时果断地出台一些政策稳增长,这不是对经济进行新一轮的刺激,而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对冲调整的阵痛和下行压力,以时间换空间,为改革创新和结构调整创造较为宽松的环境与条件。

(作者系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司长)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趋势性   新常态   经济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