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中国话语形态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战略(2)

近些年来,尽管中国话语形态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张耀灿、郑永廷、陈秉公、张澍军、黄蓉生、骆郁廷、邱柏生、罗洪铁等学者出版的专著和论文,以及一批青年学俊出版的博士论文,均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原理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笔者于2014年10月16日晚上10点15分登录中国知网,选定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五个数据库,将时间范围限定为2004-2014年共10年,匹配方式选择精确,以题名为检索项,以“中国话语形态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检索词进行搜索,竟然未查找到一篇。从数据库收集的数据来看,五个目标数据库中有关中国话语形态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数量微乎其微。以“中国话语形态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战略”为检索项,显示的数据也为零。总的来看,我国学术界对中国话语形态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战略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是一个尚未开垦的学术处女地。由于研究成果很少,所以还未能发现有研究人员对此给予特别关注。

鉴于此,笔者认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应该把研究旨趣聚焦于中国话语形态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战略与策略体系,通过高端的战略审视与严密的策略对接研究,提出既遵循当今世界社会科学发展规律又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理论和实践操控手段,为进一步完善中国话语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提供战略理论咨询和策略技术支撑。具体地讲,拟应开展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其一,全面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当代成果或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主要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角度,全面、系统、深入地梳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中国特色或中国形态的特质,阐释其当代价值,掌握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中国话语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品质,以其作为理论武器来分析和解决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新问题,指导中国话语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

其二,着力于21世纪中国话语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重构。主要探讨21世纪中国话语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和战略研究、新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学与传播学范畴和理论框架建构、新世纪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符号系统与政治符号学的逻辑关联研究、基于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型的建构、新世纪中国话语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研究。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