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投资领域的关键问题其实并不是总量和增速,而是结构、质量和综合效益。在机制优化基础之上的高明聪慧的投资决策和行为,在当下及其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有着非常重要的核心意义。这样的“聪明投资”能够释放潜力、增加有效供给,有助于稳增长、优结构、护生态、惠民生、防风险。
■“聪明投资”这个理念其政策含义就是着力推进投融资创新。在投融资创新中,企业是主角,但是我们更推崇的是总结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经验教训所得出的“企业、政府双到位”,各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形成合力,追求共赢。
■当下中国需要强化增加有效供给的“聪明投资”,PPP模式无疑是制度供给的伟大创新,而且这种投融资模式的创新还可以上升到管理模式、治理模式创新的高度。PPP模式创新可产生五个方面的正面效应,因为它与政府关切的问题、企业关切的问题、公众关切的问题以及改革、法治的问题,都有内在的连接。
在经济社会中,资本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本必须活跃、流动并和其他的要素相结合,以支持经济的发展。众多企业的创业创新集合在一起,支撑着中国从改革开放新时代一路走向全面小康和对接中国梦,这其中自然离不开资本要素。在新常态下“打造经济升级版”的过程中,资本和投融资显然要展现它的亮色。
投资领域关键问题
在结构、质量和综合绩效
我有一个思路性的建议:面对新常态,应根据经济“中高速”运行的新特征和随之而来的优化结构、提高增长质量、惠及民生的必然诉求,对接能增加有效供给的选择性“聪明投资”机制。
我们所说的“聪明投资”,首先针对现在人们普遍存在的对投资的一些误解。比如,以为只要简单地减少投资在整个经济生活中的比重、降低投资的增速,就会实现“升级版”。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必须强调,中国在投资领域的关键问题其实并不是其总量和增速,而是其结构、质量和综合效益的问题。在机制优化基础之上的高明聪慧的投资决策和行为,在当下及其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有着非常重要的核心意义。这样的“聪明投资”是释放潜力、增加有效供给的,有助于在推进全面改革的平台上,有效地稳增长、优结构、护生态、惠民生、防风险。面对实际经济生活,当下特别需要以“问题导向”来补短板、扩景气、增后劲。“聪明投资”这个理念更多强调的是市场主体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有效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机制,并与“有为政府”结合,按照现代国家治理要求,更充分地释放潜力,激发活力,适应和引领新常态。
“聪明投资”的决策和行为所对应的空间,我们可以在实际经济生活中观察到。进入新常态后,投资对象、投资机遇仍大量存在,作为政府有效、有为的政策工具,我们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在支持“聪明投资”上的空间是可用的,而且是相当可观与可贵的,不用这个空间非常可惜。比如中国公共部门的负债,为大家热议和关注。其实现在可以看得很清楚,中国公共部门总体负债率2013年为40%左右,和欧盟签“马约”所划出的那个60%的预警线还有约20个点的空间。我们如果在未来几年内把这个空间用起来,逐渐提高10个点,显然还是在安全区间之内。那么,这一公共部门与市场对接的发债规模是多少呢?在6.5万亿元到7万亿元以上,几年累计的发债规模增量则在14万亿元以上。“聪明投资”就是政府部门一定要把自己的资金作为“引子钱”来拉动社会资金、民间资本,让民间资本更活跃地发挥作用,形成一股合力。其中,政府要给予必要的政策引导,支持总体结构优化的投资。
中国投资方面的关键问题不在总量和增速,而在结构、质量和综合绩效。这个核心观点的政策含义就是要着力推进投融资创新。在投融资创新中,企业是主角,但是我们更推崇的是总结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探索之后种种经验、教训所得出的“企业、政府双到位”,各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而且可以形成合力,追求共赢。所有这些企业的创业创新努力和政府应该更好地发挥作用,回到一个根本点上,还是习总书记那句精辟而接地气的话——“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从人本主义立场上由“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早已经指明的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