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资源型城市如何绿色崛起(4)

河北武安转型发展探索与实践

核心提示: 资源型城市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实现可持续发展呢?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和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区,武安正以转型升级、绿色崛起为主题,以“二次创业”为统领,强化项目支撑,实施创新驱动,走出一条调整转型、环境保护、统筹城乡、改善民生统筹发展之路。为全面了解武安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实践和探索,2015年4月底,人民论坛杂志社组织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专家学者,深入武安进行了专题调研。

城市的带动力。通过全面审视市情特点,本着“全域布局、腾笼换鸟、退二进三”,科学做好全市生产力布局的顶层设计:以远离城区的工业园区为承接平台,有计划、分步骤地把钢铁、焦化等不适宜在城市周边发展的产业调出去,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为城市发展腾出各类要素空间,全面加快东部产业新区、南部洺湖新区建设,把生产服务、商贸物流、文化休闲等适宜城市的优质产业搞起来,真正把“传统钢铁老城”打造成“现代产业新城”。

科技的驱动力。技术创新是资源型城市蜕变转型的“催化剂”,掌握了先进技术,就意味着在市场竞争中拥有了话语权和主动权——这是武安长期实践得来的深切体会。为加快科技创新,武安坚持给政策、建支点、树标杆“三管齐下”,在科研经费、人才培养、技术引进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打造人才科技发展高地,引导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引技术、引人才,鼓励更多的科研单位来武安搞实验、搞转化,实现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比如,支持新峰水泥与清华大学、广东亚仿集团合作打造出全国首个数字化水泥管控系统,实现了从“卖产品”向“卖标准”的跨越。在武安,众多企业都找到了技术创新联盟单位,直接促进了产品提档、产业升级。

组织的推动力。为避免重蹈“靠资源而兴——受资源所困——因资源而衰”的覆辙,武安市委、市政府在推进经济调转过程中,始终坚持把好向、定好位、选好路,尤其注重“无形”精神力量的建设,在全市上下大力弘扬武安先辈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和传统,持续深入开展二次创业活动,多方吸引武安“新商帮”回乡兴业,鼓励引导现有企业加快转型再创新业,全面支持妇女、青年、高校毕业生等创建实业,引导动员方方面面力量开展全民创业,营造“负重奋进、创业创造、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的浓厚氛围 ,汇聚成了建设新武安的强大力量。

资源型城市绿色崛起的四点启示

武安一度“一钢独大”的局面可谓是很多资源型城市的缩影,绿色崛起中虽伴有转型的阵痛,但仍继续着突围的努力,其转型的探索经验,对其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有以下四点启示:

一是推进转型发展、绿色崛起,要主动转变观念,适应经济新常态要求。武安转型的实践表明,思路决定出路。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带动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才能有效破除各种思想障碍,为转型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在转型中需要国家的支持,但要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依靠国家支持为辅。

二是推进转型发展、绿色崛起,要因地制宜培育接续替代产业。比较优势不是永久优势,一定要尽早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就要求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只有立足于本地的比较优势、挖掘优势、打造优势、发挥优势,才能变单一产业结构为多元化经济结构,形成符合本地实际和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接续替代产业。

三是推进转型发展、绿色崛起,要统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资源型城市并不意味着一定是污染城市,只要潜心注重环保,就能走出一条节约、清洁、高效发展之路。武安的探索证明,只要坚持科学发展,正确处理好生产与生态、工业与环保的关系,真做环保,做真环保,不仅能促进传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更能从根本上闯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四是推进转型发展、绿色崛起,要以改善民生为旨归,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是城市和农村的全面转型。对于资源型城市而言,转型不仅仅意味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要让转型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群众,才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投身转型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在抓好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城乡产业互动与融合,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才能增强转型发展的后劲。

(执笔:陶建群 刘毅 陈楠 颜春华)

责编/ 周晓燕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夏梦]
标签: 资源型   绿色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