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土地流转国际经验与中国借鉴

【摘要】土地流转是影响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越来越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文章介绍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土地流转的成功经验以及相关的土地流转制度,说明土地流转不是完全自由的,仍然必须依靠国家制度和法律的规范。国外的成功经验给我国土地流转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经验启示,有利于破解我国“三农”难题,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土地流转 形成机理 运行模式 制度安排 国际经验

【中图分类号】D923.49    【文献标识码】A

土地流转的内涵与形成机理

土地流转的内涵。土地流转的定义。在我国,土地制度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而土地制度当中,土地流转问题又非常棘手。这使得学术界对于土地流转的问题一直比较感兴趣。王国辉(2007)认为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但是崔建凯(2010)认为土地流转的定义并不是固定不变,而是随着土地制度的不同而改变。史志强(2009)认为,在通常情况下,基本上可以默认土地流转指的是权利主体把土地权利全部或部分转让给其他主体的行为①。考虑到土地流转的范围不同,会有不同的理解,这种范围主要是针对农业的内部与外部之分。土地流转在农业内部发生,其本质上的用途没有改变,只是在不同的耕种者之间流转,这种土地流转即狭义的土地流转。而若在农业外部发生土地流转,本质上就有所变化,原先的农业性质的土地转变为非农业性质的土地,这样两种范围的土地流转加在一起就是人们所说的广义上的土地流转。

土地所有权与土地流转的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所有权是指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②由此可见,农户对自己土地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一般就称为土地所有权。另外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土地所有权的权能能够实现与土地所有权的分离。对于土地流转而言,前面已经论述过,本质上就是土地所有者的全部或部分土地权利在不同主体之间转移的过程③。那么,很明显可以知道土地流转的核心和基础就是土地所有权。笔者翻阅西方文献总结出,对于不同的所有权制度能够产生不一样的土地流转效应,进而产生不同的土地流转方式。并且,土地所有权这种权能的分离,往往会由于其分离程度的不同而导致土地流转规模的迥异,分离的项目越多,越彻底,范围就越广。可见,土地所有权制度对土地的流转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

土地流转的形成机理。土地流转的内在机理。从国际经验来看,这种内在机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业规模化经营导致了农村土地流转。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转变企业经营方式,有效解决农地细碎化问题,提高农地利用效率。如果采用行政手段,往往会适得其反,挫败了农民的积极性(Li & Rozelle, 1998)④,增加了谈判的成本(Liu,Carter & Yao, 1998)⑤,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土地流转成了必然趋势。第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导致了土地流转。例如,美国在二十世纪初基本完成了工业化,随后的几十年,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增加,这就造成农地的撂荒与低效利用问题(Mesbah, 1993)。美国政府实施的农业现代化需要征集土地来实现,有效利用农地是政府当时需要解决的问题。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提出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利用价格机制解决这一问题。第三,农地功能转变造成农村土地流转。这点在我国表现的比较明显,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功能具有不同的表现,从起初的社会政治稳定功能,到现在的经济功能以及保障功能进一步说明,土地流转是未来的趋势。

土地流转的外在机理。笔者研究中文文献发现,对于这种外在激励,国内外学者大致认为在农地非农化市场制度供求失衡,以及利益的诱导下,生产要素价格的作用机制导致了农地的土地流转。例如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村生产力得到了解放,激发了农村生产要素的活力,土地作为重要的农村经济要素开始焕发活力。在价格机制下,农村土地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而土地使用者在价格信号的指引下,利用价格杠杆进行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行土地流转。

为了进一步分析其中的作用机理,笔者借鉴Rozelle(1998)提出的模型,将农村土地市场交易对农户生产(经济)行为的影响引入农户经济模型。

Y=(PqQ-WLON-PmM)+(WLOFF+rAr)公式中,Y代表农户的收入,Q代表总产出,Pq与Pm分别代表产生总产出的农产品市场价格与生产资料价格,w为工资率,r为土地租金,LON、LOFF代表为雇佣或出卖劳动力量,M为农业生产资料用量,Ar为土地净出租量。模型直观显示Ar与r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户根据土地租金价格决定自己农业生产规模,投入的劳动量以及其他的生产投入,在利益最大化下,土地将向种田能手集中,更多数量的农户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降低,农户为了提高收入,就会想办法增加rAr的值(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就会将多余的土地从事市场交易,进行土地流转。

综上所述,土地流转存在多种内、外形成机理,如图1所示:

JG$)TGGYVJY]97MJZBMWZEE

图1:农村土地流转形成机理图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流转   中国   土地   经验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