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生态文明建设基础地位与“红线”功能(3)

“五位一体”布局下生态文明建设的“红线”功能

“五位一体”总布局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系统,其建设过程本身也是一项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需要对各方面进行科学布局,协同推进、均衡发展,需要合理处理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不能“单兵突进”,也不能顾此失彼。

为了达到系统的整体功能最优,不仅需要五个要素各自发挥出自身的最大功能,还要注意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机制,即它可以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这四大建设系统的整个过程及不同层面,发挥“红线”作用,对五大建设之间的关系起到科学协调和功能整合的作用,使“五位一体”建设总系统实现最优化功能。

生态文明建设协调“五位”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可协调人与自然间的相处模式,从而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间实现更为和谐的发展,推动“五位一体”中的不同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能够协调发展,最终达到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协调,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协调。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成员,它的融入过程,可使其他四项建设之间产生全新的关联,促进各项建设系统间达成彼此支持、互相推动的良好运行状态。

“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作为一个建设总系统,如果比作一盘棋局,那么五个构成要素就是这盘上的棋子,而生态文明则是处于组织地位的棋子,在棋局运行中,“生态文明”根据统筹协作的“一盘棋”精神,统筹规划,穿针引线,不偏废、不疏漏,不“顾此失彼”,不“单兵突进”,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这五个棋子相得益彰,协调、平衡、整体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整合“五位”的功能。“五位一体”总布局从系统论的高度阐释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结构和整体格局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与要素、全局与局部关系的科学体现。要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达到系统的功能最优化,必须树立一种系统、全局的观念,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发挥生态文明的“红线”功能,把同其它四大建设的要素功能有机整合,从而使法制民主化、艺术走向繁荣、社会趋于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有效修复。

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是具体运行的科学系统,将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入,并非单一化的叠加,也不是将外在的要素进行强行植入,而是需要从根本上相融。在当前的实际结构以及功能不变的情况下,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标准与内容等多项要素,融入当前正在执行的系统的任务与目标当中,让其真正成为经济社会整体运行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同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联,整体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作者分别为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本文系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发展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020101)

【注释】

①齐峰:“‘五位一体’与五个统一—总布局的辩证解读”,《宁波经济》,2013年第6期。

②潘岳:“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中国环境报》,2007年10月19日。

③郭秀清:“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多维解读”,《潘阳湖学刊》,2013年第4期。

④郑炜,孙秀:“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冲突与协调”,《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2期。

⑤李克强:“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在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1年12月21日。

责编/于岩(实习)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文明建设   红线   地位   生态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