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性的思维方式
研究对象与思维方式存在着内在的统一性。马克思主义将社会历史总体作为根本对象,其中包含着一种独特的实践思维方式。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维看来,人们能够观念地、实践地把握的对象是对象化活动中的对象性存在,既不是同一性的抽象本体,也不是思辨的观念总体,而是实践统一基础上的现实存在和现实过程。马克思主义在实践统一的历史关系中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形成了历史的辩证的总体性方法。
这种总体性思维超越了抽象的还原主义。还原主义总是要求抽象掉经验的、历史的现象,去探寻绝对同一性的本体、本质和原则。还原主义认为真理是绝对永恒的,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观认为,在经验和具体的存在之外没有绝对的存在和绝对原则,一切都处于对象性的关系和对象化的过程中,应该在实践为基础的总体性关系和过程中理解对象和我们关于对象的认识。对象和关于对象的认识在动态的总体关系和总体过程中始终是历史性的、相对性的。
这种总体性思维超越了自在的必然性思维。黑格尔的现象学和逻辑学体现了辩证的总体性思维。但是,黑格尔的总体性是范畴之间的自在联系和自在过程,本质不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所讲的总体性,不是指联系和发展的逻辑必然性、自在性和封闭性,而是实践活动中开放的统一性和有机性。历史作为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是超越了自在存在的动态过程和动态总体。马克思主义要求在实践关联中理解事物和关于事物的认识。抽象的自在必然性让位于实践中介的能动性和开放性,扬弃了自在必然性的属人性是实践总体性思维的内在要求。
这种总体性思维超越了形而上学的二元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现实历史是实践统一的过程,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动态总体。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感性的实践活动是现实的统一总体,应该在这种统一的总体性联系中理解现实和事物,而不是将他们变成抽象的极端,相互对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