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积极营造有利于主体责任落实的良好环境(3)

未来环境整治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

增加新的动力或压力机制。落实主体责任的动力和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责任主体自身有较高的觉悟,对党的事业负责。二是来自基层,群众积极参与,社会舆论形成的强大压力。三是来自上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自身产生落实主体责任的动力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在以奉献和牺牲精神的集体主义意识形态占据主流的社会中,领导干部容易产生廉洁自律的意识,责任意识在整体环境的影响下会较强。市场经济环境下,通过持续不断地教育培训,干部道德觉悟会得到一定提升,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履行主体责任的自觉性也会增强。但领导所处的环境十分复杂,思想观念不断受到外界干扰,纯粹靠自觉愿望难以产生持久的动力。虽然中央高度重视群众路线的落实,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但群众参与反腐败的渠道还不十分通畅,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压力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在落实主体责任的三大动力系统中,目前动力主要来自上级领导机关。但自上而下压力层层传导,需要十分有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作为保证,同时需要明确的责任界定、健全的问责追责制度配合,否则传导过程就会出现“跑冒滴漏”。中央和中央纪委通过约谈、座谈、问责等多种方式有力地传导了压力,但由于层级太多,管理半径过长,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一些地方和部门出现压力传导不足的现象,主体责任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因而至今仍然是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重点。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落实离不开党委和纪委,但仅仅依靠党委和纪委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党委和纪委都是党代会选举产生的机构,不论是各自自主监督还是彼此监督,都会存在同体监督的问题。两个责任的落实需要放到更为广阔的社会环境中统筹谋划,及时补充新的动力或压力,其中最为可能和有效的途径就是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有序参与党风廉政建设。早在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就向黄炎培先生提出“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是跳出“人亡政息”周期率的必由之路。只有让人民监督党委政府,才会形成真正的压力和责任。在此种思路下,建立健全保护举报人制度,严肃查处跑风漏气等违反办案工作纪律的行为;保证举报电话、举报网络24小时畅通,及时有人回应;加大腐败打击力度,使群众对反腐败更加充满信心和希望;进一步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力度,保障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等将成为不可缺少的步骤。

大力培育法治精神和文化。消除腐败亚文化的影响需要大力推进依法治国、依规治党,不断培育法治文化和法治精神,让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首先,要根除“不平等”的观念。人人平等是最基本的法治原则。没有平等,就不会有法治。十八大以来,包括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内的几十位部级以上高官违纪违法照样被调查,不管地位多高、功劳有多大,违法违纪都“概莫例外”受追究,中央用实际行动践行法治平等的原则。各级司法执纪机构应敢于“亮剑”,“一把尺子”量所有人,强力将法治准则公正地适用于所有人,用法律规范公平调整所有社会利益关系。第二,约束控制任性的权力。权力规范有效运行是法治社会建立的重要标志。法治文化建设要培育正确的权力观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必须脱掉权力光鲜的外衣,让权力复原为民服务的本性。领导干部不能无所不能,不能什么事都“摆得平”、“搞得掂”,无限扩张的权力要“瘦身减肥”,所有权力均要受到约束和制约。必须要为公权力划好边定好界,给公权力套上缰绳,释放更多自由空间给企业和个人,让遵法守法者尝到甜头,违法违规者吃到苦头,形成正确的激励惩处导向。第三,“动真格”问责应成新常态。权责一致是法治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法治政府和廉洁高效政(下转28页)( 上接20页)府的前提和保障,“权力意味着责任,责任就要担当。”有权力没责任是管党治党的大忌,也是依法治国的大忌。法律法规执行力不强是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法治体系缺乏健全有效的问责追责体系则是重要的“病因”。必须开动问责追责的“压力机”,在问责上“踩油门”,追责上不打“马虎眼”,坚持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与强有力的外部监督及公众参与形成合力,动真格建立常态化的问责追责制度,使各级权力机关真正负责,倒逼领导干部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

加强公职人员诚信管理。主体责任的落实不能仅靠党委(党组)书记及其领导班子成员,而需要公共机构所有人员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公职人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直接决定政策落实的效率和质量,是主体责任落实不可缺少的一项宏大工程。公共机构人员提供公共服务,要带头严格按法规和程序用权办事,养成洁身自好、存正祛邪的好习惯,坚决反对特权和腐败,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以廉为基,公道正派、五湖四海选用廉洁干部和人员,积极营造公正清廉的用人环境。大力推进公职人员聘用制改革,努力构建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薪酬“有增有减”的奖惩机制,让公职人员队伍保持朝气蓬勃、积极履责的精神状态。加强公职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修身教育,广泛传播修身理念和价值,完善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创新修身教育形式,将廉洁意识观念入脑入心,转化为自觉行动。防线最容易从“小节”攻破,情趣不健康、有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行为往往是腐败的先兆,要着力规范公职人员的生活管理,对小节问题及时提醒和批评教育。大力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一套比较完备的覆盖全社会所有成员的信息系统,汇集个人收入、财产、纳税、经营活动、违法犯罪、法院执行、征信记录、公共服务缴费、交通违规等信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尽快实现部门、地方相关信息的互联互通,并分不同层次确定公开查询的范围,将社会诚信系统作为公职人员管理监督的重要基础。建立健全公职人员监督台账、不良行为记录和群众投诉控告系统,将诚信行为考核标准具体化、行为化、常态化,为廉洁干部和人员成长建立长效机制。利用网络舆情分析、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社会诚信体系系统、组织考察等了解公职人员廉洁自律情况,建立廉洁诚信档案数据库。通过诚信留痕、追踪可查方式,不断健全公职人员诚信管理系统,让公职人员形成珍惜职业信誉的良好习惯,以公职人员诚信引领整个社会的诚信。

责编/王坤娜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主体   环境   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