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个别工作人员的“内外勾结”,一些互联网企业的“主动策划”带来的影响就更恶劣。上海21世纪网曾是合法网站,从业人员也是依法聘用的,即便如此,整个网站却始终干着新闻敲诈这一违法勾当。
记者了解到,涉案人员以21世纪网为主要平台,采取公关公司招揽介绍、业内人员物色筛选等方式,寻找具有“上市”“拟上市”等题材的上市公司或知名企业为“目标”对象进行非法敲诈。据不完全统计,21世纪网先后迫使100多家IPO企业、上市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收取每家企业20万至30万费用,累计数亿元。
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虚假信息、有偿删帖、负面信息扎堆、稿件来源不规范、工作流程不严密、监管制度不规范等,都是规范网络空间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正对从业人员队伍情况梳理排查,及时处理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人员。
三条原则“零容忍”
华中科技大学舆情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曾润喜认为,“有偿删帖”本质上是以金钱“过滤”信息,这不仅破坏了正常的网络言论生态环境,让网络传递出来的社情民意和各种信息“失真”,而且也是对现实社会秩序的一种破坏。从某种角度来说,后者比前者的危害性还要大。
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郑保卫看来,网站作为一种社会传播媒介,它的传播权应是社会与公众赋予的,是用来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谋取私利,就是一种严重背离新闻伦理和严重违法乱纪的行为。国家应进一步加强网络立法,加大打击整治力度,依法严惩这种网络违法行为。
“治理网络敲诈原则有三条: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无禁区即不管涉及什么网站、什么机构、什么人,都要一查到底;全覆盖是指既覆盖到网站系统各个领域,也要覆盖到我们自身,不能做‘灯下黑’;零容忍则意味着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国家网信办新闻发言人姜军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