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位置,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并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蓝图。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具体布局,这标志着中国现代化建设步入了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生态文明有两个维度:一是客观维度,表现为人的客观世界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主观维度,表现为人的精神世界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和超越。
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旨,在于构造一个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人的社会活动和生活方式应以节俭、克制、适度、可持续为原则,遏制以无限撷取大自然的生活态度和社会哲学。
为什么生态是一种文明
自然生态的变迁决定着人类文明的兴衰。在原始文明的石器时代,采集渔猎,大体是“顺应”大自然的。人的活动,原始部落的生存发展本身是大自然演进的一部分。农耕业文明发展起来后,人的活动大量介入自然领域,虽然铁器等的出现提升了生产能力,但在漫漫岁月中,人与大自然是基本和谐的。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新纪元,也逐渐颠倒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工业文明的一路高歌猛进中,出现了全球性生态恶化,大自然仅仅成为人类征服和撷取资源的对象。工业文明秉承的哲学是“人是万物的灵长、大自然的精华”,人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人的价值是一切价值的基准,自然界只是人的对象。这是工业文明统治自然的社会哲学。工业文明后期,正是在对“改造自然、索取自然、撷取自然”的深刻反省上,出现了以认知自然、尊重自然、克制人类无限制破坏大自然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观。
生态是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关系呈现的面貌。生态文明有两个维度:一是客观维度,表现为人的客观世界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主观维度,表现为人的精神世界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和超越。
生态文明绝非只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等的简单延伸,它既与这些文明形态相交集,又与这些文明形态有巨大的不同表现方式——它是以自然界为坐标、以人与自然关系为原点展开的文明形态。这是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形态最大的不同。
生态文明观则是以人对自然重新认知、重新确定人与自然的关系、厘定自身位置与自然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它是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经济学、生态现代化理论等生态理论的升华和发展。生态文明观表现为人全部生存与自然的关系、人认知自然所能达到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