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治理创新研究 > 正文

研究称“漂二代”遇四方面困难 吁设专门管理机构(2)

1.生存境遇 略显复杂

■ 身份尴尬。城市需要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与消费人口。但是当外来人口要求享有同城待遇时,却时常遭遇到城市的拒绝。这一现象的存在已经很长时间了,就像我的小说《漂二代》中的人物,他们的父母在他们出生前已经来到北京务工,所以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北京出生,也有一部分是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母来到北京。但是由于户口不能落在城市,他们在城市的身份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和父辈一样,是农村户籍,但人不在农村,离土不离户;人在城市,却不是城市人,在城不属城,是一群“漂着的人”。

■ 文化程度相对较低。首先,从受教育程度来谈,近年来,国家就“漂二代”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的问题做了很多工作,义务教育问题基本得以解决,但由于户籍不在属地城市,“漂二代”们必须回原籍参加中、高考。属地城市与原籍教材内容、教育质量往往存在差异,很多孩子以落榜收尾。不愿回原籍参加高考的,要么就此断了学业,要么在城市找个专科学校再读几年。有的孩子回老家勉强读完高中,又回城市来找父母,就业解决不了就当起了“啃老族”。其次,他们的文化生活贫困。受户籍、政府管理成本、社区资源等条件限制,加上他们自身缺少认同感,很难融入到社区各种文化生活中去。据有关部门统计,“漂二代”在社区各种活动中参与率远远低于城市同龄人。有的对社区一无所知。

■ 继续教育机会较少,就业相对困难。属地社区在就业培训、技术培训、岗位培训方面不太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使他们的文化素质难以提升,这也导致“漂二代”们往往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低、工资少的工作。一些城市在招工招聘中不公平,明确要求本市户籍,尤其是那些工作相对稳定、收入高的行业如银行、国有大中型企业,户籍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儿。

■ 社会保障缺失。目前,大多数城市的一代农民工尚未进入城市社会保障序列,“漂二代”更是望洋兴叹。在参与社区调研时,我曾在某城市社区告示牌上看到,在社区无业低保人员的登记要求中,明确规定户籍必须在本辖区。医疗卫生保障也是“漂二代”的痛,大多数从事自由职业或没有职业的“漂二代”没有医疗卫生保障。其他的各种伤害保障,比如工伤、交通事故等也都没有着落。如果碰到意外伤害后的赔偿无法落实,家中又无力承担,“漂二代”们就会背上沉重的债务。

■ 不稳定的婚姻状况。“漂二代”的群体中不仅有农民工,还有年轻外地大学生的后代。他们并不是农民工,不存在社会歧视问题。但是,他们跟父辈一样处于夹心阶层,租得起房却买不起房,除此之外,这一群体还将面临一个新问题,即不稳定的婚姻状况。现实的压力会使他们的婚姻变得更加艰难,还出现了大量的大龄单身男女。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管理机构   “漂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