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者王传超并没想到,自己一篇不到两千字的文章,会引起学术圈内巨大共鸣。
“一针见血!完全说出了我们的心声。”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青年教授薛宇感叹。
“说出了我们大家一直想说而又不敢说的话。”发链接给薛宇的张亮生说。这位32岁的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研究员当天甚至将文章打印了出来,反复阅读。
这篇题为《给年轻人一个机会》的观点性文章,只是4月30日《自然》专刊上“放大镜下的中国科研”专题中的一篇。在文章中,毕业于复旦大学的王传超博士呼吁:中国有必要与其它国家一样,为新毕业的博士生提供资金和机会,以免青年科研人员外流、长期留在国外或完全脱离科研界。
“博士刚毕业时恰好是人生中精力最充沛、思维最活跃的时候,但条条框框的限制把人捆得像个粽子。”戴着一副眼镜、身材清瘦的薛宇有些激动,“给年轻人一个机会,为年轻学者松绑,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他很快把文章转给身边的年轻学者们,又引发了一场讨论。而张亮生当天写的有感而发的博文,则获得了科学网上两万多次的阅读量和50个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