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石仲泉:“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2)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主题。如果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那么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开放,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就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十八大以来深化改革最鲜明的特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全面深化改革,使党的改革方略步入一个新高度,使我国改革开放水平进入了一个新境界。它的显著标志:一是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第一次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作为经济体制改革核心的政府和市场关系更加明晰;三是第一次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些目标和要求实现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重大突破。去年以来出台改革举措的数量之多、频率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因而2014年被视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

全面依法治国成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主题,这一打破历史惯例的举措本身就凸显了它的极端重要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创新,首先在于规范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五大法治体系”、“三个共同推进”、“三位一体建设”和“四法链接”,既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回答了法治的协调性,又从参与主体的角度回答了法治的系统性。其次,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即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再次,强调了宪法的治国理政的根基作用,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要求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强调良法是善治的前提,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第四,提出了党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同时提出依法治国首先要依规治党,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这些战略部署,开启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征程。

全面从严治党在下面要专门论述,这里不多讲。那么,为什么说“四个全面”是伟大的系统工程呢?这是因为:第一,“四个全面”既有目标又有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这三大战略举措是为了保证战略目标的实施和实现。第二,“四个全面”既有全局又有重点。这既表现为“四个全面”之间(第一个“全面”是全局,后三个“全面”各有重点);又表现为在每个“全面”里,也是既有全局又有重点,是全局和重点的统一。第三,“四个全面”之间的关系,是谁也离不开谁,一个也还能少,少一个都不能构成有机整体。它们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最后,就“四个全面”的功能言,如果说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是鸟之两翼,那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是鸟之主体,全面从严治党是鸟之头脑。它们的有机构成就是一个生命鲜活的鸟体。因此说,“四个全面”是伟大的系统工程。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石仲泉   四个全面   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