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思想名人堂 > 正文

葛剑雄:被误读的一带一路(2)

这一带跟中原地区的交通早就有了,人类早期是喜欢交往的。证据也有,河南安阳曾经出土过3000多年前的商朝妇好墓,以及其他商朝墓中已经有玉器,经鉴定为和田玉,证明3000多年前已经能把和田玉运到中原甚至更远。比如张骞是陕西人,他要通西域也是有向导的,证明交往早就有了。

但要称之为“丝绸之路”,是有特殊含义的,涉及到主要贸易手段是什么,存在于哪一阶段。

2、历史上“丝绸之路”的维护动力来自外界

从以上角度,我发现历史上开通和维护丝绸之路的动力是来自外界,而不是来自中国内部。这条路主要不是由汉朝人,而是中亚、西亚、甚至欧洲人建立的,动力来自他们。“一带一路”白皮书中,习近平总书记说与各国人民共同创建了丝绸之路,这个说法比较客观,但我想强调的是,汉朝当时没有(创建丝绸之路的)主动性。

首先看“丝绸之路”名称的来历。十三经二十四史,四库全书中都检索不到“丝绸之路”这个词。1870年前后,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亚进行了三年多调查后写了本书,正式提出“丝绸之路”,而他指的是公元前2世纪前形成的一条由洛阳、长安一直到中亚撒马尔罕, 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商道,以后慢慢为地理学界、历史学界所接受,之后才出现了将对外交通命名为“丝绸之路”的现象。

葛剑雄:被误读的一带一路

古丝绸之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

命名为“丝绸之路”,其实是张骞通西域起到的效果。但张骞通西域本身是出于军事、政治目的,而不是出于贸易。汉朝初年,匈奴对汉朝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经过70多年积累,到了汉武帝,汉朝势力增强,陆续打败匈奴,基本将其驱逐回了秦朝长城以西。汉武帝考虑怎样一劳永逸打败匈奴,他得到情报原来居住在祁连山河西走廊一带的乌孙人跟月氏,被匈奴压迫而西迁,其中月氏人迁到了大夏(即今天阿富汗这一带)。大夏与匈奴是世仇,汉武帝派使者前去,希望打下与汉朝一起夹攻匈奴,虽然这并不容易,地图上隔了太远的距离。

当张骞到达以后,大夏君主在那儿已经住得很舒服了,不愿与匈奴作战,结果张骞在那儿“不得要领”,没有达到实际效果。

张骞出使西域非常艰苦,路上被匈奴扣押十年,但他找到机会逃离匈奴到达大夏,但回程又被匈奴扣押一年。当回到汉朝,形势变化,汉朝已经打败匈奴并且控制了河西走廊,通向西域的大门已经打开了。虽然张骞出使西域的最初目的没有达到,但他带回来的(关于沿线的丰富情况)深深吸引了汉武帝,认为应该将汉朝影响扩大到这些地方,因此第二次派张骞出使,组织使团,带去大量丝绸、黄金、工艺品等,赏赐给将要出使的小国,扩大了丝绸在中亚的影响。

但丝绸也不是张骞出使才输出的,实际时间更早。拉丁语系、英语称中国为China,一种说法是波斯人将中国成为“丝国”,这个发音慢慢演变为China读音;第二种说法是与“秦”谐音。至于称瓷器为China,则是倒过来,因为是来自中国的东西。可见张骞之前,外界尤其是波斯已经知道中国产瓷了。

不自觉的、带偶然性的流通,与自觉的贸易是两回事。张骞出使西域扩大了中国丝绸在中亚的影响,引起了更远地方人们的兴趣。但商品经济的形成很重要的原因,是罗马帝国对中国的东西有需求。罗马帝国实力强大,对丝绸有强劲需求,罗马帝国贵族都以穿上丝绸为贵,随后丝绸价格甚至高过黄金,而汉朝是丝绸惟一来源,且丝绸非常适合在长途的艰苦条件下贩运,丝绸质地轻,经得起炎热、寒冷的气候变化,更重要的是产生的高价足以抵偿昂贵的运输费用,甚至付出的生命代价。

但丝绸之路无论从哪条路线都是非常艰苦的,从南面要穿过帕米尔高原,从北面草原则距离更长,而且绕不过寸草不生的戈壁。在没有导航、机械交通,主要依靠骆驼、牛、马、人力的情况下,代价相当高,没有强劲需求不可能支撑。

3、历史上中国没有动力进行丝绸贸易

汉朝有效统治区域约有三四百万平方公里,人口六千多万,汉武帝开疆拓土很多人反对,因为会糟蹋良田,换来的是干旱、寒冷的土地,而河西走廊开拓地是成功的,有大片绿洲、祁连山、稳定水源。

中国没有向外开拓的动力,中国的丝绸尽管一般人不穿戴,也不是太昂贵的奢侈品,百姓也没有想到拿丝绸出去牟利。

中国历来以“天下之中”自居,无所不有,自给自足,对外无需求,没有对外贸易的概念。汉朝也不许百姓随意出关,历史上商人往往是没有其他出路的人所从事的职业,社会地位低,历史上中国没有主动利用过丝绸之路,也很少从丝路贸易获利。

而现在不同,我们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们主动,但如果没有对方的主动响应,就建不起来,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强调互利,不搞零和,建立经济共同体。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另一端的一些国家来说,中国并非惟一选择

建设“一带一路”出于中国主动,如何使对方积极响应并能持续,需要有相应的对策。

在商言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考虑怎样使对方有动力,不要认为我们想建就能建成功,而对方一定会感恩戴德。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楠]
标签: 葛剑雄   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