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以何致青春
以何致青春?
默默奉献,是一种答案。
2012年毕业于北大的张宸,曾是首都高校传媒联盟主席,现任新华社驻西藏分社记者。他也在微信上看到了“清明祭英烈”的H5专题,感慨颇多。
“西藏高寒缺氧,但我们从不缺少为西藏建设献身甚至牺牲的干部。扎根西藏的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北大毕业生,在西藏各村、乡、县里各岗位上都有。”张宸对记者说。
张宸曾在世界海拔最高的乡——普玛江塘乡采访。“那里人均寿命45岁,在平均海拔5373米的乡政府,连喘口气都是费劲的。”张宸问当地的干部为什么不离开,一位年轻干部这样回答他:“这里是中不(不丹)边境,在这里,我们每个人都是祖国的坐标。”
这个清明假期,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五印乡五印中学的英语教师李书豪,忙着家访。
李书豪是个90后男孩,本科就读于外交学院英语系,研究生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时,他放弃了不少听起来“高大上”的工作机会,选择到云南支教两年。
和大多数山村一样,五印乡的壮年劳力常常打工在外,清明节是他们一年之中为数不多的回乡日子。4月5日,李书豪花了一个半小时,翻过一座山来到几名学生所住的村庄。
有朋友把“清明祭英烈”的H5发给了李书豪,他认真地看完了。“我的学生们没有手机,也无法上网,看不到这个专题。”他决定利用家访时间,和孩子们聊聊梦想,“我告诉他们,只要为了理想而努力、坚韧,人生总有不一样的色彩”。
忠诚勇敢,也是一种答案。
H5专题激起了人们心中久违的敬意。看着网友们纷纷“献花”,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公安局的80后民警小陈,想起了他的同学李富龙。后者的人生已永远停留在25岁。
2014年7月19日12时许,四川汶川县公安局交警李富龙在处理一起交通事故时,舍己救人,壮烈牺牲。他是个长脸、清秀的男生。
“这是我牺牲的第5位同学。”小陈说。他还记得学校老师的话:“任何一届警校学生,若干年后聚会都是残缺的。总有人为共和国献出生命。”他的藏族同学蒲东生,毕业后回了老家,在四川省炉霍县公安局当刑警。2012年2月9日凌晨,在一次抓捕行动中,他和犯罪分子英勇搏斗直至牺牲,年仅29岁。
2014年年底,四川省公安厅发微博祭奠牺牲民警,最后一名英烈让小陈无声哽咽。那是一个“无名者”:“2014年度,四川公安队伍还有一位民警因公牺牲。因为案件侦破工作的需要,我们不能公布这位民警牺牲的经过,甚至不能公布他的姓名。”
这个清明节,小陈还记得这名“无名战友”:“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在他的微博下,青年网友们不断点上蜡烛,道出心痛和感谢:“正是有你们的存在,我们才能在4月的阳光下欢笑,致敬!”
奋斗创新,也是一种答案。
“祭奠英烈最好的方式,是让英烈的在天之灵看到,这片土地正越变越好。”昆明拾翠滇文化中心创始人之一、80后女孩陈璐告诉记者。
美丽的昆明翠湖湖畔,曾留下了包括朱德、闻一多、聂耳等诸多先辈的人生印记。在外地人看来,有着700余年历史的翠湖一定别有韵味。就在2013年以前,翠湖公园还显得相当单调——偌大一个翠湖公园,除了“有湖”,看起来和国内其他任何一个公园并无不同。
“杭州有西湖,成都有宽窄巷子,北京有798……翠湖就应该是我们昆明最具文化魅力的地方。”难道这不是一个创业的好机会?陈璐被自己的念头一下子点燃了,并兴奋地找小伙伴们交流。
2013年年初,她和自己在云南大学的同窗好友李进平、丁建宇一拍即合。申请到一定的政策扶持后,他们给这个初创的公司取名“拾翠滇文化中心”,在翠湖畔展示和培育各种符合年轻人消费心理的云南文化产品,并同步在各种电商平台上进行销售。
眼下,“拾翠”已正式运营一年多。类型多样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文化沙龙聚会等,使这里已经成为年轻人来昆明的“不可不去之地”,在大众点评网上还被网友广为推荐。
对陈璐而言,“今天翠湖的魅力,是先辈们难以想象的。这也是一种自豪的告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