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新锐观点 > 正文

是终结所谓“中国崩溃论”的时候了(2)

三是国际辩论,积极传播中国思想与设置中国议程。多年来,中国知识界的英语写作能力普遍不强,国际表达动力普遍不足,这导致中国学者在欧美媒体中主动刊文的数量严重不足。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成功案例,比如,北京奥运会前后,时任驻英大使傅莹主动在英国媒体撰文阐述“奥运会属于我们大家”、“新疆是个好地方”等,一时传为美文经典;上海学者李世默、张维为近年来在《外交政策》、《纽约时报》等多次刊文,用西方人的话语逻辑,正面阐述中国政治体制的优势,收到相当不错的国际效果;近期,澳门学者陈定定也及时在美国媒体上回击沈大伟的言论,以幽默的《对不起,美国!中国不会崩溃》为标题,很及时地起到反驳作用。由此可见,中国相关机构应当创造某些机制,鼓励更多的学者就时效性大、敏感性强的话题,在国际媒体上进行尺度更大的发声,这将对塑造中国的积极国家形象发挥相当大的益处。

总之,当代国家间的竞争不只是贸易、经济、军事、金融竞争,更是基于前者之上的思想竞争。一国思想力体现着本国在全球博弈中的真实排位。中国已公认为贸易第一、经济第二、金融前五的全球大国,但仍然没有发挥出与国家整体实力相匹配的思想力,中国在全球并没有得到靠前位置的尊重度。

从这个角度看,那些无休止的“崩溃论”,与其说是对中国实际情况的误读,不如说是对中国思想力的蔑视。中国思想界应当基于社会价值观集体共识之上的通力合作,奋发有为,真正营造“为中国效力、必有大回报”的正向逻辑氛围,塑造中国伟大的思想力,在先后解决“挨打”、“挨饿”之后,真正解决“挨骂”、“挨咒”的困局,赢得21世纪的中国尊严。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赵光菊]
标签: 中国崩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