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为学的智慧与经验
检验领导干部能力,关键看有没有真才实学,不在于学历高低
人民论坛:作为学者型领导干部,您是学者中的高级官员,官员中的大学者,您如何看待为官与为学之间的关系呢?
郑新立: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向美国学习。美国有一个智库和政府的旋转门,比如奥巴马上台的时候,有三十多个智库学者在奥巴马身边当官。当然,奥巴马下台后,这些人又会回到智库中继续原来的研究,所以,智库学者和政府官员的身份是不断变化的。我们智库里的一些研究人员也应当到政府中去工作,人员的流动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水平。
当前各级领导干部学历层次越来越高,不少具有博士学位,但不少领导干部在具体行政事务中逐渐荒废了学术追求。一些在职博士,因为他的知识结构并没有随着学历提高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使得博士学位贬值。检验一个领导干部的能力,关键还是看有没有真才实学,不在于学历的高低。有没有学问、能不能提出独立的见解、有没有领导能力、领导水平怎么样,这些都是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我们要改变这种过于追求高学历、甚至荒废自己工作的风气。
千万不能用老经验来解决新问题,要不断地学习、思考
人民论坛:您有哪些为官为学智慧与经验与广大读者分享?
郑新立:不管是为官还是为学,首先要深入实际,深入地调查研究有关问题,能够在重大的经济问题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这种见解要随着实际的变化去更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先后工作在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国家计委研究室、中央政策研究室等中央部门,现在到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都在智库里工作。工作这么多年,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千万不能用老经验来解决新问题,否则必定会南辕北辙。要不断地学习、思考,要不断地深入实际,这样才能为我们国家的改革和发展提出正确的建议。我这辈子在智库工作,提建议,有时候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有时也会提出错误的建议。不管如何,要敢于坚持真理,敢于从实际出发。
人民论坛:在帮助中央决策的过程中,您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为什么?
郑新立:最难忘的应该是1998年的一件事情。1997年底,当时的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提出1998年经济增长速度要超过8%。但是,到了1998年4月,经济下行压力变大。根据我、任荣、欧阳靖三人的分析,要保证增长速度达到8%,还得增加投资2000多亿,如果没有2000亿的投资,8%是保不住的。于是,我们给当时任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的曾培炎同志提出了建议,要通过发行1000亿的债券,来带动需求。当时,我们写了1000多字的计算报告。曾培炎虚怀若谷,从善如流,从实际出发,敢于担当,实事求是,采纳了我们的建议,并上报给国务院。这一建议很快获得总理批示,经济立马就活起来了。如果没有这些项目的提出,可能连6%都保不住,就不要说7%了。这是我觉得非常难忘的一件事情。
(人民论坛记者陈阳波采访整理)
责编/高骊 美编/于珊
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字样。书面转载请联系010-65363752或邮件至rmlt@rml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