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中国声音 > 名家观点 > 正文

常修泽:中国改革发展的四个问题之我见(3)

核心提示: 现在的全面深化改革小组是超部门的,但是仍要加强统筹权威,不能使改革方案由部门主导决定。《道德经》讲,行大道者,要“超然”,改革一定要超越部门利益。

 三、克服创新的体制障碍,重在造就一批“无限制的新人”

当今世界,技术革命可谓突飞猛进。你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3D打印和纳米技术等,一件一件,方兴未艾。在国内,一则,土地等物质要素趋紧;二则,人口老龄化加剧;三则,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其结果,导致传统生产要素的规模驱动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在内外环境发生新变化的条件下,要更多依靠创新来推动结构转型,

我们在要素投入结构方面,最核心的问题是第一生产要素--“人”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前不久,看了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14年9月份公布的《2014--2015全球竞争力报告》排序,中国位列全球竞争力第28位。但仔细研究与人相关的“科技就绪度”排名,中国仅排在第83位。按世界经济论坛判断,中国“仍非创新强国(innovationpowerhouse)”。这说明与人相关的科技创新问题相当滞后。这个问题比较严重。因此,这里明确提出来,下一步应真正搞创新。抓创新,抓什么?我建议瞄准创新的体制障碍,把这个掣肘的东西去除掉。

我认为,中国有四个东西事关创新的伟业。首先是“人才”。我前年出版的《包容性改革论》一书,阐述了“无限制的新人”,这是新技术革命产生的一代新人。我们现在对“人”的“限制”比较多。要充分发挥当前接近一亿人科技人力资源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靠这些人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创新、研发。第二,“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当前的这种教育模式不出高质量的人才,必须去行政化。第三,“制度”。包括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科技人员的产权激励制度(今年科技大会提出,要给科技人员股权、期权激励),还有能把科研成果转化实际应用的企业制度;第四,“心灵”。知识分子心灵并未完全放飞,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压着。如果你真想推进创新,必须让中国人心灵放飞。如果心灵不放飞,你别谈创新。马云原来在国家外经贸部的信息中心,他怎么没能创新?后来走出了这个体制,走出了框框的束缚,异想天开,创造了奇迹。中华文明中有很多墨守成规的东西,但也有类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需要挖掘,同时认真吸收西方文明中的“冒险精神”,这才能更好的进行创新创意。

四、改革务必要超越部门利益的掣肘,真刀真枪地开它几枪

现在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既得利益集团的掣肘问题。首先改革者自己不要被既得利益集团所绑架,不能掉到这个里边去,决策者更不能顺着既得利益这些人的思路来决策。但是现在的改革方案设计,仍然采取“谁的孩子谁抱走”的办法。要自己砍自己的手啊,很难。我曾看了财政改革的方案,感觉集权的味道仍没消除。

当年的改革由国务院体改部门从外边来推动,相对来说,自己的既得利益还较少一些。那个时候有独立的机构,改革尚且那么难。当前让各部门搞部门改革方案,能否真刀真枪改革?

这个枪应该由“全深组”举起来了。要搞清以下四点:1、有无阻挠开火的问题?什么政治势力在阻挠?为何阻挠?2、有无名为“开火”实为“虚晃一枪”的问题?3、我们自己的枪法准不准?“脱靶”了没有?4、枪里子弹如何,是不是新式武器?我曾写过一个东西研究这个真刀真枪。说着容易,但做着难。

现在的全面深化改革小组是超部门的,但是仍要加强统筹权威,不能使改革方案由部门主导决定。《道德经》讲,行大道者,要“超然”,改革一定要超越部门利益。

我就提这四个问题,与朋友们讨论。

(常修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常修泽   中国改革   发展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