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东亚互联互通战略多维内涵与时代价值(2)

再次,互联互通本身就构成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经济增长动力的一部分,是实现东亚自主增长、规避全球风险的重要途径。长久以来,东亚经济增长一直依赖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甚至为欧美经济波动所左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随着欧美经济实力的下降,欧美等国家难以像过去那样为东亚国家提供市场、技术等经济增长的支持,因而寻求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构成东亚国家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当前东亚国家正在积极致力于互联互通建设,这种自我创造需求、创造市场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将使东亚摆脱传统的经济增长路径,引领东亚国家走上自主增长的道路。

除上述背景之外,中国实施东亚互联互通战略也有其深厚的基础和条件。首先,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使中国有能力支持其他东亚国家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繁荣。如果翻阅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对外交往历史,可以发现,无论是在双边场合,还是多边场合,中国提倡议较多,对地区提供大规模、实质性的支持却相对较少。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当前中国不仅提倡议,更重要的是能够将倡议转化为具体的行动,金砖开发银行、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创意就是中国经济实力提升之后对外战略调整的典型性反映。

其次,周边发展中国家的高度认同增强了中国推行东亚互联互通战略的便捷性。在2014年11月8日中国倡议召开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中国提出的有关加强亚洲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建设想法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认同,并写入了《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联合新闻公报》中,该`公报也因此成为亚洲加强互联互通的第一份“宣言”。在双边层面上,近两年中国也与周边国家,如柬埔寨、老挝、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泰国、越南、韩国、蒙古、缅甸等就加强双边互联互通达成共识。

再次,中国已有的合作基础为互联互通的推进创造了条件。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同周边国家开展涉及贸易、投资、产业、金融、文化、教育、科技、旅游等多领域的合作,签署了大量的双边合作协议,如货币互换、经贸未来5年发展规划、产业园区建设、人员交流、学历相互认证等等,这些已有的合作为未来的互联互通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构成互联互通推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东亚互联互通战略的多维内涵

中国有关互联互通战略的具体内容是在综合已有的多边互联互通框架和中国自己提出的战略构想基础之上确立的,并通过东道主伙伴对话会向外宣布的。

由于互联互通至少是两个及以上国家之间在硬件、软件和人文建设上进行的“链接”,且加入互联互通建设的国家越多,效果越理想,因而互联互通往往最先由多边合作机构提出。在亚太地区,较早提出互联互通建设的有东盟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国际性合作机构。东盟早在2010年10月就发布了《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提出了东盟的互联互通包括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机制互联互通和民间互联互通,并规划了互联互通主要项目资金筹措的来源。①APEC于2009年开始启动讨论加强亚太地区互联互通建设问题,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2013年10月印度尼西亚峰会上“推进亚太地区的互联互通建设”被列为年度三大议题之一,并通过了着眼点集中于解决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问题的两个文件,即《APEC互联互通框架》和《APEC基础设施开发与投资多年计划》,初步确定了在促进物理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规制框架、完善高效的金融市场、抗灾能力建设、跨境教育、农民赋权等九个领域的实质性合作。2014年北京峰会继续将互联互通列为年度三大议题之一,会议通过了《APEC互联互通蓝图(2015~2025)》,并确立了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共私营合作制)作为亚太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方式。

中国有关互联互通的倡议是由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出访哈萨克斯坦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时提出的,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简称五通),之后这一内容也被用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上。中国较完整地阐述互联互通战略体系是在2014年“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在该次会议上,习近平再次将互联互通战略的具体内容、实施的优先领域和重点国家进行了全面说明,即“21世纪亚洲互联互通是‘三位一体’的联通,包括交通基础设施的硬件联通,规章制度、标准、政策的软件联通,以及增进民间友好互信和文化交流的人文联通,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五大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是互联互通的基础和优先。”与此同时,中国不仅形成了自己的东亚互联互通战略体系,同时也发出倡议,希望东亚各国能够参与到东亚互联互通建设中来。在2014年“10+3”领导人峰会上,李克强提出探讨制定“东亚互联互通总体规划”的建议,目的是促使东亚互联互通能够尽快提到建设日程上来,以尽快服务于东亚地区经济增长。

以上来看,中国的东亚互联互通战略具有开放包容、交往便捷、利益共享等多重内涵,目的是真切地服务于东亚的经济增长,谋求的是如何增进东亚人的幸福。所谓开放包容即指东亚各国应以最小的壁垒促进商品、资本、人员等流动,并将开放的领域向第三方延伸,在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基础上,不强人所难,最终实现跨界的自由流动。所谓交往便捷是指尽可能消除东亚各国交往之间存在的物理、规则、人文方面的障碍,促进东亚各国在商品、资本、人员等往来方面采用统一的规则,减少用于交往的时间和费用等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通行效率。所谓利益共享是指互联互通能够为东亚各国带来好处,且有利于实现东亚人的共同梦想。

中国的东亚互联互通战略是集全方位、高水平、高标准于一身的对外合作战略。由于互联互通涉及的范围之大、领域之广、国家之多、问题之复杂多样,可以称得上是亚洲历史上新一代的大交融。在互联互通稳步推进的过程中,无论是项目规划还是资金使用上都必须要有所侧重,通过结点问题的解决,以保证互联互通战略的顺利实施。东道国对话会上已经明确提出了中国的互联互通战略优先关注的领域,即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优先关注和实现亚洲的互联互通;以陆路经济走廊和海上经济合作为依托,建立亚洲互联互通基本框架;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实现亚洲互联互通早期收获;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夯实亚洲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与此同时,中国业已为东亚互联互通建设提供示范性做法,前不久中国已经同韩国和澳大利亚结束了高标准、多领域的实质性自贸区谈判,同时中国也在加紧同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议)成员进入实质性的谈判阶段;另外,中国倡议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将以“绿色”和“廉洁”为原则进行运作。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多维   东亚   内涵   战略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