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在能源、交通、通信、金融、基础设施等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中国经济正处于重化工业化和加工制造业居主导地位的经济发展阶段,已经形成了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基础、资金密集型产业为骨干、技术密集型产业为引领的产业发展格局,国有经济是这一产业格局的基础性组织和制度支撑,国有企业凭借经济实力雄厚、运营规模庞大、组织体系严密、人力资源丰富、管理制度严格的制度和组织优势可以有力地推动产业升级换代并实现三种产业类型有机统一、协同发展。“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必须大力推进产业升级换代和各类产业协同发展,这是实现经济运行提质增效的根本所在。因此,要不断壮大国有经济,使国有经济成为推动产业升级换代和各类产业协同发展、实现经济运行提质增效目标的中坚力量。
坚持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有机统一,实行结构调控为主的宏观调控体制机制。“新常态”下经济运行提质增效的目标既不能靠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来实现,也不能靠凯恩斯主义思维来实现,必须创新宏观调控思维,这就是以调结构、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四位一体”的宏观调控原则为指导,构建并实施供给管理为主、需求管理为辅的宏观调控体制。该调控体制的重点是结构调控与总量调控相结合,以结构调控为主,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对微观主体的投资和消费活动进行调控和干预,确保总供给和总需求在结构与总量上实现平衡,为经济运行提质增效目标的实现建立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2015年:五大改革、一个重点值得期待
周文:我特别赞同何自力谈到的科学发挥政府的制度供给作用。2015年将成为改革攻坚年。2015年的改革着力点会从2014年政府支撑改革的“开场戏”,转到重点立足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市场秩序、市场竞争机制改革的“重头戏”。一些重点、关键和关联性大的领域改革有望迈出重大步伐,其中五大改革、一个重点让人尤为期待。
一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这“三条底线”的基础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是“牵牛鼻子”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带动和影响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全局。2015年我国将继续推进农村土地登记确权工作,在此基础上加快发展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稳步推进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试点,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让土地改革释放出更多的城镇化红利,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农村土地改革,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二是户籍制度改革有望提速。户籍改革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牵涉部门利益较多,多年来改革力度和效果不佳。2014年底召开的“全国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预示着2015年地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了重要依据。以此为契机,2015年户籍制度改革有望提速,从而进一步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和质量。
三是价格改革难点得到突破。改革和理顺能源、交通、环保等价格形成机制,稳步放开与居民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绝大部分专业服务价格,是经济改革最重要的微观领域。这些商品和服务价格改革的加快推进,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新定位落到实处。资源品价格改革,不仅要全面放开,而且相应的税收改革也要同步推进。与此同时,2015年公共服务(产品)价格改革预计将在确保增进民众福祉和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着手启动和审慎地予以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