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全会释放出来的重要信号就是,通过反腐败逐渐完善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通过追究领导干部的责任,真正实现标本兼治。这是我国反腐败的历史转折点,同时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良好契机。
其次,从已经查获的腐败犯罪案件来看,“能人犯罪”现象的越来越普遍。一些腐败分子之所以得到重用提拔,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进入了腐败的小圈子,“朝中有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很善于制造政绩,通过大干快上,引起人们注意。从已经抓获的腐败分子来看,绝大多数都属于重要部门的党政一把手,他们在自己的任期内大刀阔斧,以改革的名义,充分地行使自己的权力。然而,正是由于他们高举着改革开放的大旗,让人们忽视了改革政策的合法性、合理性。现在许多城市为了加快发展的步伐,不惜大举借债,城市经营成本迅速上升。一些城市为了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不择手段,公然损害公民的人身和财产权利。还有一些城市为了制造繁荣假象,利用不健康的金融市场制造泡沫,巧妙借助资本市场转嫁危机。所有这些急功近利的表现,都充分说明我国在选人用人的机制上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
反腐败就是要解决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
反腐败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解决组织人事制度问题,就是来解决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中纪委全会提出深入落实主体责任,严肃追究领导责任,实际上就是要为中国未来政治体制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就是要通过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彻底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可以想见,随着我国组织人事制度不断完善,带病提拔的现象将会逐渐减少,那些群众反映意见比较大的领导干部将会在人大选举的过程中名落孙山。中国的民主政治就会逐渐走上正确的轨道,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将会不断地显现出来。
我们之所以对反腐败充满信心,是因为中国的反腐败方向正确。如果只是就事论事,而没有追究提拔任用腐败分子领导干部的责任,那么,中国的反腐败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反过来,如果追究提拔任用腐败分子领导干部的责任,那么,就能在执政党的内部形成倒逼机制,就会让那些享有任免权的领导干部有所忌惮,因为提拔腐败分子就意味着走到政治的悬崖边。当然,要想在反腐败的过程中克服官官相护的现象,提高反腐败的效率,还必须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加强公众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腐败分子无处遁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