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而言,对于每个国民,政府可以发一张含有芯片的储值卡—梦之卡。而后,由政府设定公式,每年以税收和相关数据,依公式计算,直接储值到芯片里(譬如,每卡一百元人民币)。民众持卡到店铺超商等消费,以卡扣款直到储值归零为止。店家依消费记录,再转向政府单位请款。这个基础上,还可以做一些调整: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可以依某种指数增加储值。而且,中央政府储值之外,省和地方政府可以另外考虑,储值到同一张卡上。
储值卡的做法,有几点明显的好处:首先,储值卡直接发给个人,每个人能直接享受到经济发展的大饼,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民众。其次,消费会引发乘数效果,累积之后,会反映到下一年度的税收。因此,自己播下的种子,自己可以享受到果实。此外,偏远地区的一百元,是一笔小小的财富,可以购买额外的种子和猪仔羊仔鸡仔鸭仔等;这笔钱所能发挥的效果,要高于都会区同样的金额。最后,储值卡创造和诱发的消费,等于是在偏远地区凭空孕育出市场经济。
如果每人每年一百元人民币,累积下来就隐含可观的商机:有些大型连锁/便利商店,可能就愿意进军偏远地区,设点而且长期图利。储值卡的精神,一言以蔽之,是先让民众有鱼吃;然后,他们才有条件学钓鱼,参与市场经济,自利利人。
除了这些具体的利益之外,还有一些间接的效果:每个国民(股东)一张储值卡,每年分享经济成长的果实(股利);一盘散沙式的草民和国家/政府之间,建立起一种祸福与共的连结。民众对国家更有向心力,政府的公共政策也更容易得到民众的回响和支持。
调整城乡差距和改善所得分配,是人类社会面对的老问题,无论中外。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大陆所面对的问题,在规模和影响层面上,当然要胜于往昔—如果城乡差距和所得分配带来社会动荡,中国大陆固然本身受害。连带地,会直接影响附近区域,并且通过经济活动而波及其他地区。拜现代科技(芯片、信息处理、无线网络等)之赐,国民储值卡的做法,可以成为新的政策工具。在古老的文明里,对抗古老的问题,相信能发挥实质的作用,揭开新页。
政策含义
由男女平等和平衡城乡差距这两个问题上,也刚好可以反思中华文化的一点特质。中华文化的主流,几乎毫无疑问是以儒家思想为中心,政府官僚的晋用拔擢,历来也是通过科举考试。政府的运作、帝国的统治,追根究底,就是诉诸四书五经等典籍。这种知识,本质上是道德哲学,是历代读书人累积下的心得智慧。和现代社会科学,相去不可以道里计。
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材料,利用众所服膺、有系统的方式,探讨社会现象的来龙去脉,希望归纳出社会现象隐藏的规律。而且,性质上,社会科学是实证的(positive),经得起客观的检验。相形之下,华人文化累积的知识,是典籍文本,是个人心得的体会和扩充。对于社会现象的解读,是靠个人直觉和想象,而不是根据客观的做法。很难想象,在面对具体的社会问题(男女平等、城乡差距)时,传统文化将会如何分析和因应?
经过一个半世纪以上的挣扎,古老的文明终于慢慢地站了起来。在这个缓慢的过程里,还要面对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问题;也许,藏身在列强洋枪大炮背后的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才是古老文明真正值得畏惧和学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