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贾康:制度创新要大踏步跟上新常态要求

核心提示: 新常态有三个关键词,一是中高速,二是结构优化,我认为第三个词更为关键,那就是创新驱动。

16

访谈嘉宾:贾康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著名财经专家、孙冶方经济学奖和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内容摘要

中高速并不是说情况更糟,而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要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结构的基础上真正提高经济增长,这样民众就可以得实惠,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内在逻辑。

新常态有三个关键词,一是中高速,二是结构优化,我认为第三个词更为关键,那就是创新驱动。

制度创新是什么?就是回应经济社会转轨的制度变革的需求,提供有效制度供给,这就是回到从三中全会到四中全会必须攻坚克难的全面改革上面。

贸然强刺激之所以没必要、不能做,就是因为其违反了“新常态”的内在逻辑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符合长远发展应遵循的客观规律性。

更关键的是“改革攻坚克难的推进期”

记者:日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明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您看来,我们该怎样用这种逻辑看待中国经济当下和未来的发展?

贾康:习总书记明确表示“新常态”,其内涵的基本判断是,我们面临经济运行状态的一个阶段性改变,即从原来的状态需要转变到一种新的相对稳定的常态上。

我的理解,尽管经济增长速度不是其唯一的表征,但首先需对应到的还是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下台阶”的问题。在过去三十年中,我国年均GDP增长率这一龙头指标,处于9.8%左右的高水平。邓小平“南方谈话”后的二十余年,则在两位数的10%以上。而目前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学者,大多认为这一高增长速度不可能再维持下去,很可能要下降到相对较低的区间。中高速并不是说情况更糟,而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要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结构的基础上真正提高经济增长,这样民众就可以得实惠,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内在逻辑。

虽然关于这个新的增长速度区间的量值,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基本的共识。但可以把“新常态”概念下的当下表现认为是要完成一个以增长速度为代表的运行态势的探底过程。关于这个探底过程中我国所面临的现实状态,中央已经有“三期叠加”的说法。事实上,矛盾凸显期、经济运行的换挡期和前段扩张效应的消化期都是不可否定的。但我认为,在这几期叠加上,更应该关心的、更应该注意到的是“改革攻坚克难的推进期”。

记者:您说的这个“改革攻坚克难的推进期”重要性在哪里?

贾康:我们讲新常态,“新“字后面紧跟的是“常”字。“常”是什么意思?是指从旧常态到新常态,不仅要转换,而且转换以后还要趋稳。不仅要趋稳、还要蓄势,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正确处理和对待目前的探底过程中,将过去的状态与相对稳定的新常态衔接时,我们能够选择的最关键变量即为制度供给变量。而选择制度供给变量,并伴随着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一系列努力,即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稳增长、惠民生、调结构、促改革”。其中的“促改革”,无疑是尤其值得执政管理者看重、选择和把文章做足的关键事项。如果能够处理好“促改革”的问题,就将有望相对顺利地趋稳,并通过结合调动各种上行因素来对冲下行因素的努力,能够完成一个“蓄势”的阶段,进而迈入能够追求一个长期的次高经济增长速度区间的阶段。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珊]
标签: 制度创新   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