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宏观思考(3)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现实理路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必须在理念上强化一个思维、在操作上遵循两个定理、在运行上把握三个度数。

一个思维就是互联网思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日新月异的推动下,中国传媒必须对市场、用户、产品、服务等进行革命性、颠覆性考量,指令性的整齐划一、命令型的统一思想、家长式的高压管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有的传媒生态环境。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在做好舆论引领的同时,提供更多更好的个性化服务,把多对多交互、用户体验做到极致,是中国传媒必须跨过的门槛。要做到这一点,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要具备强烈的互联网思维,以新思维迎接新挑战。

两个定理是“传媒就是人本身”和“中国进入大传媒时代”。马克思指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麦克卢汉认为,传媒(媒介)是人的延伸,是人的感觉能力的扩展。进入信息社会,使用什么传媒、利用什么数据,时刻展示着人的“类本质”。从这个角度来看,人本质上已经变成传媒关系、尤其是数据关系的总和。网络科技、人工智能的发展,使人机互动越来越普遍,这些科技成果逐渐汇集到人的大脑及身体其他器官中,最终将形成人本身就是传媒、传媒就是人本身的局面。“理定而后可得道也。”只有遵循“传媒就是人本身”这个定理,我们才能做好传媒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才能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媒体发展规律,占领科技和价值观制高点,走好中国特色传媒发展新路。

与此同时,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传播形式的衍生、扩散呈现出平面媒体数字化、电子媒体移动化数字化融合化、媒体搜索海量化、数据多样化、交互式媒体融合化普及化等趋势。跨越不同媒介形式、跨越传统产业边界、跨越不同区域的信息传播,向人们提供全方位服务,是中国传媒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传统媒体在未来若干年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但随着一系列深层次的结构调整,传统媒体的重心将越来越快地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重转型。“大传媒”所描述的就是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使命,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整合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资源,最终衍生而形成的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信息传播系统。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进入大传媒时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是中国传媒主动应对国际、国内挑战的必然选择。遵循这个定理,我们就能做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互补,以内容建设为根本,让中国传媒真正走向世界。

在运行上,融合发展的中国传媒必须立意高远,把握高度、维度和深度。所谓高度,是要从人类发展的高度讲述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意义。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传承、13亿多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国土、300多万平方海里海疆、执政党成员8000多万的大国,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追求努力融合所进行的艰辛探索,本身就是一个事关人类发展前途的宏大叙事。融合发展的中国传媒要告诉世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具有深邃的历史、现实逻辑,中国人的寻梦、逐梦、圆梦,是所有中华儿女的最大梦想,也是全人类的福音。

所谓维度,是要以民为本,展示中国价值观在世界的推广价值。无论是面对革命的战火、建设的探索,还是改革开放的开拓,中国共产党人都坚持以民为本,为民造福。融合发展的中国传媒要告诉世人:中国共产党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在为人民谋幸福。

所谓深度,是要着眼于心灵关怀,维护核心价值观在当下的神圣性。人是精神动物,需要深层次的心灵关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壮大,除了体现在物质方面,更折射于人类思想和心灵的逐渐解放、安顿。满足民族、国家、集体、个体的精神需求,是传媒融合的重要功能。我们必须以敬畏之心对待,以虔诚之举践行。因此,融合发展的中国传媒要告诉世人:这就是中国的精神家园。

(作者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传统媒体   新媒体   媒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