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学理溯源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续写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的双重历史任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而产生和形成的,是思想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具有深刻的学理渊源。
第一,它是科学社会主义历史规律思想起点依据学说在党的理论创新中的具体体现。在科学社会主义经典著作中,马克思指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①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进程在通向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②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它的基本要求就是将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不断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上述科学社会主义历史规律思想起点依据学说的论述告诉我们,思想的逻辑起点要与现实历史发展进程相一致,思想进程的发展既要依据历史发展进程来确定,又要与现实历史发展趋势和历史发展规律相吻合。改革开放前30年,由于党的指导思想发生“左”的偏差,没有正确处理好思想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辩证关系,结果导致了党对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中后期出现曲折甚至误入歧途。改革开放后30年,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吸取2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积累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对中国现实历史进程进行再认识,准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我们才得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前进道路各种矛盾凸显的新时代,在如何看待现实中国历史进程和发展趋势问题上,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再次作出准确判断。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经济总量低时要立足初级阶段,经济总量提高后仍要牢记初级阶段;在谋划长远发展时要立足初级阶段,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牢记初级阶段。我们不仅要把握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更要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正是按照上述理论学说的观点和对思想逻辑、历史逻辑的准确把握而产生和形成的。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和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转折的现实基础之上,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逻辑起点,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进程及其发展趋势深度融合为依据,实现了思想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它的产生和形成是由继续拓展中国道路决定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第二,它是科学社会主义历史规律思想形式内容学说在党的理论创新中的正确反映。在科学社会主义经典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③恩格斯指出:“必须重新研究全部历史,必须详细研究各种社会形态的存在条件,然后设法从这些条件中找出相应的政治、私法、美学、哲学、宗教等等的观点。”④恩格斯还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⑤
上述科学社会主义历史规律思想形式内容学说的论述告诉我们,任何理论思维和思维方式都是历史的时代的,它们既是实践发展的产物,又是思维历史发展的结果。不同历史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理论思维方式和完全不同的理论思维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政治概念,在模式和制度框架上虽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必须结合本国实际,与时俱进,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变化的规律,并从理论思维上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提炼出与时代发展规律相适应的理论观点,才能不断以新的理论指导指导新的实践。习近平指出:“凡是涉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国防和党的建设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都需要从战略上进行思考、研究和筹谋;凡是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的各种重大问题,也都需要从战略上拿出治本之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