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人口老龄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万宝瑞:高度重视农村老龄化问题
国家事务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
这次论坛以人口老龄化为主题,反映了当前社会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注。中国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期间,平均寿命都在40岁以下。然而到今天,这种格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已发生较大的变化——中国逐渐步入了老龄化社会,从1953年我国第一次人口普查,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只有4.41%,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这一比重已上升到8.92%,翻了一番。如何善待好老人、给老人提供完善老年幸福生活保障,这是我国政府和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天,我就农村社会“养老”问题谈谈看法。
一、 农村社会老龄化面临严峻挑战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农村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更为突出,农村社会老龄化挑战将比城镇更加严峻。
1.农村老年抚养比难以承受
自2000年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后,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门槛。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13.26%,农村老年抚养比为4.22,即4.22个劳动年龄人口抚养1个老人。据专家预测,按现有人群年龄分布和生育率计算,到2050年,社会总人口仅11.5亿,而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4.37亿,占总人口的38%,农村将面临一个劳动年龄人口抚养一个老人的严峻形势。我国整体上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在我国农村,未富先老的矛盾更为突出,给社会带来了严峻挑战。
2.农村老龄化的“三项”指标超过城镇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地进入城市,从而提高了农村实际老龄化程度。根据中央农村工作办公室2009年调查,农村在老年人口总数、老龄化水平和老年抚养比等三个重要指标都明显高于城市。其中,农村老年人口总数为1.05亿,是城市的1.69倍;老龄化水平18.3%,是城市的2.3倍;农村老年抚养比高达34%,是城市的2.8倍。
3.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亟待解决
据不完全统计,农村空巢老人数量约达1亿,多数无劳动能力,生活来源微薄,子女外出打工,无人照料,求医看病难,甚至出现病死无人问津现象。中央媒体曾先后报道四川、安徽等省,空巢老人病死无人得知,有的一周、甚至一个月后才被人发现,已经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
4. “新农合”落实效果不佳
据有关典型调查,70%以上的老人医疗费用集中在5000元以内,由于在报销起付线以下,主要靠自己和子女承担,来自“新农合”和商业保险机构支持的很少。其原因是“新农合”主要是针对住院的大病给予报销,且多数地区超过15万元就封顶了,老人住院自费比例部分难以承担,一旦患大病,多数老人放弃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