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杨金海:邓小平新文明观的世界历史意义(2)

二、邓小平新文明观的提出深化了我们对资本主义的认识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的高度对资本主义进行过科学的辩证的分析,既承认资本主义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曾经发挥过的巨大革命性作用,又指出其内在的不可克服的弊病,由此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遇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新经济政策。

然而,由于受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加之国际形势的复杂化,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者们对资本主义采取了片面的否定。我们在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个时期,对资本主义也采取了完全的批判和拒斥态度,认为资本主义一无是处,甚至出现了“谈资色变”的现象,犯了“恐资病”,长期关起门来搞建设,拉大了与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的距离。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以大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气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思想,号召人们解放思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正确客观地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提出了一系列学习、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重要思想,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

首先,要历史地看待资本主义。邓小平说:“资本主义要比封建主义优越。”[1](p.351)针对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发生的严重错误,他多次指出,我们国家封建社会历史很长,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封建主义糟粕太多,所以反对封建主义是长期任务。1980年8月18日,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深刻分析了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封建主义残余。并对肃清其影响作了全面阐述。封建主义的残余表现很多,主要是官僚主义,包括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特权现象,同时,还有社会各个领域中存在的宗法观念、裙带关系、等级观念、身份不平等、缺乏法治观念、公民权利义务观念薄弱、小农经济思想、地方主义、“官商”作风、专断作风、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等。他强调指出:“现在应该明确提出继续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任务,并在制度上做一系列切实的改革,否则国家和人民还要遭受损失。”[1](p.335)而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了几百年,反对封建主义比较彻底,所以,我们需要在很多方面学习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包括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管理方式、治理经验等。

其次,要把资本主义文明成果与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恶果区分开来。邓小平说:“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2](p.373)像科学技术等,都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与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必然联系,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同样可以利用。

那么,学习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包括哪些内容?一是器物层面的文明成果,包括科学技术以及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二是制度层面的文明成果,包括市场经济体制、法律法规制度、社会组织形式、劳动分工体系等;三是思想文化层面的文明成果,包括科技文化知识,也包括民主、自由、竞争、效率、信用等价值理念,还包括进步的经济、政治、哲学、法律思想以及良好的民风等。邓小平说:“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我们不仅因为今天科学技术落后,需要努力向外国学习,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1](p.91)

再次,要有鉴别地学习引进资本主义成果,决不学习引进资本主义制度以及其丑恶颓废的东西。邓小平指出:“我们要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其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但是我们决不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制度,决不学习和引进各种丑恶颓废的东西。”[1](p.168)为什么不能引进资本主义的根本制度?因为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为资本服务的,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为全社会的人民大众服务的。因此,我们不能搞经济上的生产资料私有化和按资分配,政治上不能搞多党制、三权分立,指导思想上不能搞多元化,生活方式上不能学习和引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价值观,更要抵制资本主义条件下产生的贪污、盗窃、贿赂、走私,以及黄、赌、毒等腐朽生活方式。

1985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发人深省地指出:“这几年生产是上去了,但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流毒还没有减少到可能的最低限度,甚至解放后绝迹已久的一些坏事也在复活。我们再不下大的决心迅速改变这种情况,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怎么能全面地发挥出来?我们又怎么能充分有效地教育我们的人民和后代?”[2](p.143-144)他对一些资产阶级腐朽文化在我国任意流行痛心疾首。他说:“现在有些同志对于西方各种哲学的、经济学的、社会政治的和文学艺术的思潮,不分析、不鉴别、不批判,而是一窝蜂地盲目推崇。对于西方学术文化的介绍如此混乱,以至连一些在西方国家也认为低级庸俗或有害的书籍、电影、音乐、舞蹈以及录像、录音,这几年也输入不少。这种用西方资产阶级没落文化来腐蚀青年的状况,再也不能容忍了。”[2](p.44)

邓小平尖锐地指出,不要以为有一点精神污染不算什么,值不得大惊小怪。“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误民。它在人民中混淆是非界限,造成消极涣散、离心离德的情绪,腐蚀人们的灵魂和意志,助长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思想泛滥,助长一部分人当中怀疑以至否定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的思潮。”[2](p.44)“从长远来看,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的事业将由什么样的一代人来接班,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2](p.45)

邓小平强调:“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2](p.44)判断引进这些东西的好坏标准,主要看是否站在人民立场上,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说话;还要看这些言论、作品、表演等在人民特别是在青年中间产生什么影响、什么后果,决不能只为盈利或迎合一些人的低级趣味而毒害我们的人民。

最后,“一球两制”还会长期存在,要顺应时代要求,做好与资本主义长期打交道的准备。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殖民主义时代的结束,以及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的趋缓,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显现。同时,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在全世界蓬勃兴起,各个民族国家都在谋求发展经济,国际间的竞争开始从军事转向经济等综合国力的竞争。再者,各国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合作增加,相互依存度不断加大,使得世界大战发生的可能性降低。邓小平由此作出判断:世界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人类文明发展新时期。在这样的世界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长期和平共处是必然而可行的。

正是基于对世界大势的科学分析判断,邓小平提出了新时期我国对外关系的新原则,即要与不同类型国家包括与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和平共处。他说:“我们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和经济文化往来。”[1](p.127)

当然,这不等于我们要忘记自己的历史使命,而是要在与资本主义长期打交道的过程中,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他说:“我们的党和人民浴血奋斗多年,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尽管这个制度还不完善,又遭受了破坏,但是无论如何,社会主义制度总比弱肉强食、损人利己的资本主义制度好得多。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这是资本主义所绝对不可能做到的。”[1](p.337)他又说:“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2](pp.382-383)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用了几百年时间,发生过许多次王朝复辟。社会主义在历史进程中发生某种暂时倒退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不能一遇挫折就惊慌失措,丧失信心。遇到这种情况并不完全是坏事,它可以使人民经受锻炼,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实践证明,邓小平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深刻阐明了资本主义本质及其当代特点,提出了科学对待资本主义,包括学习和引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加强与资本主义长期合作,而又注意抵制消除其负面影响,这对于加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杨金海   邓小平   新文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