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哲学家施密德:中国20年后将迎来一个哲学时代

两年之隔,在同一家酒店,又遇到威廉·施密德。

上一次,是为了他的《幸福》一书中文版出版,那本书在欧洲风靡一时,被年轻人所追捧,这一次,他带来了新作《爱的新发现》。

威廉·施密德有哲学专业的功底,但黑格尔却让他越来越不快乐,于是,他转向东方思想。施密德善于把佛经、老庄的学说“翻译”成哲学语言,他总是先领着读者按黑格尔的逻辑向前推进,直到出现了难以逾越的悖论与困境,然后再拿出他的东方式解决方案。

所以,读施密德的书,有精神探险的快感。

作为现代人,我们的自我正在被技术虚拟出来的自我所替代,存在的意义、真伪的界限等,正变得越来越模糊。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从没有哪个时代,像现代社会这么安全,可人们却空前缺乏安全感,不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们都忧心忡忡于恐怖主义、意外事件、食品安全、环境危机、世界大战、外星人……可谁反省过,怕是怎么锁定我们的呢?

没有反省,就会有太多盲目,就会为之折磨却无可奈何。解决困境,固然有社会的、外在的通路,但也有自我的、内省的通路,兼而有之,方能无往不利。

家也是爱的一部分

北京晨报:两年前采访过您,上次是谈幸福,而这次话题又转到爱上了,您是怎么想起写这本书的呢?

施密德:幸福与爱息息相关。过去我们一提到爱,就是指爱情,是青年男女之间的事,而随着他们结婚并进入家庭后,爱也就没了。一般人会觉得,家庭是充满琐事与争吵的地方,让人厌倦。但我的看法正相反,两人进入婚姻,依然是有爱的,只是他们的爱没能释放出来。爱犹如人的呼吸,有呼有吸才是一个整体,我认为,家也应该是爱的一部分。

自我与爱不矛盾

北京晨报:婚姻前,恋人们会将自我的一部分隐藏起来;而进入婚姻后,自我充分暴露,这难免会伤害爱。

施密德:这不是问题的实质。如果家庭生活充满和谐,则爱的浓度反而会增强,只有在不和谐的家庭,爱才无法持续。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