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思想名人堂 > 正文

周其仁:政府权利的边界怎么判

周其仁谈中国未来四个问题与挑战

核心提示: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近日在一个论坛上做了题为《中国经济长期发展:问题与挑战》的主题演讲。他着重分析了四个问题,虽是问题,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发达经济、成熟的经济难以遇到的机会。

周其仁: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问题与挑战

第一个问题:中国经济发展难度变大了,但机会也很大

一个大国经济,怎么可以连续多年年增长10%以上?这跟全球格局有关,不完全是中国人自己努力的结果,很大程度是我们的开放,更准确的说是长期封闭、然后走向开放,释放了一个战后罕见的潜能。

战后全球有两个“海平面”:一个是发达国家组成的高海平面,一个是发展中国家形成的低海平面。高海平面的国家间互相投资,互相贸易,创造了一个很高的现代化生活、生产水平。但这个海平面在战后很长时间内冷战,跟中国、印度、前苏联等发展中国家是不来往的,中国这些国家当时都相信一个理论,叫进口替代:不引进发达国家的产品,空出一块国内市场发展民族工业。

当时,我们国家GDP人均200美元,翻两番才800美元,而美国当年已经是13500美元。更甚的是,我们是高积累,真正落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口袋里的钱是很少的,这样一来,我们要比人家差了80-100倍呢。

中国不开放,经济水平就会下去;开放后,中国制造的车从一开始的不象样,到后来慢慢象样,中国工人的工资也渐渐像发达国家的工人靠拢。现在,中国的人均GDP,跟发达国家相差大概是10倍。

所以,中国经济的基本前景还是很乐观的,中国人还肯学习,学习模式在改变,不光是仿照性的,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一种叫组合性创新的能力,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再跳一步,进行原发性创新,我们的人工还有优势。站在全球舞台来看,两个海平面虽然靠近了,但还有一些潜力,可以再释放十年、二十年,不过也滋生了一些新的挑战。

从低海平面往上走很开心,但高海平面的国家麻烦了,它们的资本都出去了,投到中国、印度去生产汽车等,发达国家很难受。

那么,再往后看5年、10年,会有什么问题?现在是三个“海平面”,我们升上来了,后面还有一个海平面起来了,越南的人工比我们低,印度的工资比我们低,非洲的工资也比我们低。中国的投资也开始往外走了,搞不好今年中国就是净投资输出国,我们很多资本走了,人留下了,国内的收入分配问题会严重起来。跟过去十五年比,我们经济发展的难度变大了。

中国的发展很快,开始进军有一定技术含量、资本含量的产品领域,中国开始造车造船了,设备也出口了。在未来的五年时间里,中国一方面可以继续享受低海平面往上升的好处,另一方面,跟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们已经升到一定的高位,当年我们怎么逼发达国家的,今天我们也将面临同样的压力。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