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政府曾是社会事务管理的重要主体,但事实上,政府完全可以放下那些管不好和管不了的事务,否则政府就会成为偏离宗旨的躯壳。改革开放以来,非营利组织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独特的优势确实解决了很多政府管不好和管不了的事务。同时,一些社会上的营利性质的机构也完全可以承担政府的一些职能。政府需要做的就是,摒弃权力分割的危机意识,简政放权,引导和鼓励社会机构和非营利组织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减少矛盾和摩擦,促进社会事务的管理。另外,政府还要在就业、物价、收入分配等方面,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科学有效地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切实增加人民收入、保障人民就业、合理分配社会资源,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和谐稳定发展。在政府机构方面,要根据实际需要,裁撤合并一些机关和部门,减少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打造真正高效、为民、务实的服务型政府。
完善文化体制,促进文化深化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可见,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迫在眉睫的要求,必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的基础上,创新文化走出去的新模式,增强文化繁荣的动力。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到:改革国有文化单位、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积极吸收和借鉴先进成果、推动文化走出去战略等。在这里,只简要提出文化发展的方向性措施,具体举措不再赘述。总之,文化发展是根本,无论是政府、社会还是个人,都有义务承担并履行文化传承、创新和发扬的重任,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中国文化才能真正强大起来,综合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推动乡村自治,促进国家治理稳步进行。乡村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部位和重要一步,乡村治理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成败。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旧体制下的乡村治理模式与结构已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当前改革全面深化阶段,广阔的农村地区是实现国家治理的关键区域,不容忽视。动员中国农村人员积极参与社会力量的治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由于立足于基层农村社区,面对的主要服务群体是广大农民,农村社会组织有效地实现政府、市场、民众不同社会主体关系协调。特别是在实现农民利益需求的有效表达、提升农村社会自组织程度和村民的现代民主观念以及推动乡村良性治理格局形成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社会功能。乡村治理依靠城市社区治理的带动,统筹规划,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当前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科学调整经济结构,创新经济发展观念。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经济结构调整事关改革开放事业的大局,必须调整三大产业的比重,更加注重第一产业的基础性地位,重点在科技投入和科学种植方面进行探索和努力;继续调节第二产业发展模式,果断取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产业和发展方式,鼓励和支持大型、先进、高效的产业做大做强;不断激发第三产业的发展活力,拓展第三产业发展领域,鼓励和支持新型发展主体,引导其成为三大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一极,促进三大产业比重更趋合理和科学。在发展理念上,必须改变以往的以GDP论英雄的狭隘发展观,转向更加注重综合效益的科学发展观,剔除“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所谓的“大手笔”意识。在发展思路上,要首先科学论证、综合评估,任何政府行为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任何偏离这一目的的政府行为都是官僚余毒作祟。调结构、转方式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步骤。
加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化群众观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从整体上看,成果丰硕,值得肯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本质上讲,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是防范“四大风险”的灵丹妙药。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执政党在审视自身问题和主动进行纠偏的自觉行为,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客观需要。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加强执政党自身能力的强化,更离不开对官僚队伍的整顿和对腐败行为的严厉惩处。
从近两年来中央和政府的行动可以看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不会受任何利益团体和个人的遥控,这是从发展的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因此,必须继续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反四风、反腐败,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
支持非营利组织发展进步,注入生机与活力。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变革,社会事务日益繁多和复杂,这就使得国家治理压力越来越大,这为非政府组织积极有效地参与国家治理提供了机会和可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生活方式也得到了转变,从而人们的利益需求也开始多样化,因此也就会出现代表各自不同利益的代表,而他们所代表的利益不同,必然会因为利益而起冲突,所以他们会期望政府针对各方利益给予更加全面的社会服务,以缓和各阶层之间的冲突,并使各自的利益得到充分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