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理论探索 > 正文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及途径思考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但是,改革进程中利益格局和发展思路的调整,势必激发种种矛盾、面临重重阻碍,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适时的、迫切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国家治理 现代化 内涵 途径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党在我国改革开放纵深发展过程中,对政治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清醒而准确的把握。

理性分析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坚持正确发展方向的重要保障,结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进行理解,这两句话一个明确了根本的方向,一个确立了努力的措施和要求。

明确发展方向是确保路线正确的需要,而准确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是确保贯彻执行效果的需要。国家制度的优劣及其执行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高低。国家治理体系指的是党领导人民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两者形成统一辩证的整体,只有在科学的治理体系下,治理能力才能实现有效的提高;只有充分提高治理能力,才能确保国家治理体系绩效的提升。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本质上就是要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更新和完善顺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更新治理理念、提高治理能力,努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科学和完善,保证党、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治理的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我国实现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

改革中利益的调整引起社会矛盾日趋尖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在社会资源调配能力趋弱的情况下,社会中的个别领域出现了比较尖锐的矛盾。

第一,征地拆迁问题。在城镇化和区域发展总体布局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开发商、政府和拆迁户的利益分配不均衡且在利益面前互不退让,时常出现拒拆和强拆等不可调和的矛盾,甚至因此出现人身伤亡的事件。同时在拆迁安置过程中,由于条件简陋,拆迁群体生活水平与拆迁前相比更加低下,生活环境和质量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这些问题又导致大量人员集体向政府机关越级上访事件频发,严重阻碍了正常的社会发展秩序。

第二,恐怖暴力事件不确定性加剧。2008年以来,先后在西藏、新疆、云南等地出现恐怖暴力事件,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增加了社会恐怖气氛,严重打乱了正常的社会治安和生活秩序。这些暴力冲突和事件的背后,是对政府执政水平和执政力度的挑战,更是民族内部矛盾没有得到充分解决的体现。

经济稳定健康发展需要扫除阻碍其进步的障碍因素。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在总量上是突飞猛进,但在质量和效益上却问题重重。经济繁荣下掩盖的矛盾和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和解决,就有可能出现大的经济波动,甚至危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一,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不大、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三大产业发展不协调;投资、出口和消费严重失衡,内外需比例失调;人口红利失去优势,劳动力价格不断拉升。

第二,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极不合理。物价水平较高,居民消费潜力没有得到应有激发。

第三,地方政府出现债务危机,政府公信力下降。地方政府通过银行拆借、债券和公共资金借款等方式大力投入地方建设,使得投入与产出严重不平衡,导致坏账和不良资产不断增加。

第四,房地产行业过热,民生问题无法得到保障。近几年来,房地产行业持续“繁荣”,房价不断攀升,人民的居住条件得不到实际的改善。

文化体制欠缺和创新不够导致中华文化竞争力不强。国家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因为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前进的灵魂。中华文化灿烂辉煌,曾经在世界范围内绽放异彩,但是这只是过去,我们不能居功自傲。胡锦涛在2005年接受韩国记者采访时曾亲口证实,自己很喜欢看电视剧《大长今》;王岐山在“两会”期间与北京代表团共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针对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在中国备受热捧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充分说明,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文化的发展,非常钟爱蕴含传统文化的作品。但我国在现实中的文化市场里并非做得尽如人意,老套、低俗的作品种类繁多,精品、经典的作品却乏善可陈,这并不是说我们国家不具备创作经典的能力和土壤,而是重视程度和执行力度不够。如果再不重视文化传承和创新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能是纸上谈兵。

行政官僚体制弊端日渐明显。官僚体制和官僚文化在中国由来已久,它们在中国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同时因其本身固有的缺陷也恰恰阻碍了中国民主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进程。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通过“三反”整顿官僚队伍,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分别在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和2008年先后六次针对不同层面的问题实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十八大以来,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国家又以反四风为切入点,对官员进行教育和清查。可以说,我国政府历来重视行政能力建设,同时从发现和处理的问题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机构改革和反腐败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常抓不懈。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内涵   现代化   途径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