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当前社会思潮的最新动向
1.新左派以批判的姿态登场。2013年新左派主要是以批判的姿态登场的。他们批判“宪政”,称“西方国家恰恰是寄希望于中国宣布实行宪政,从而以之作为突破口,逐步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批判“普世价值”,认为这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工具;批判新自由主义,认为私有化导致了当前中国的贪污腐败、贫富分化、社会不公等问题。随着中央强力反腐、全面改革的推进,目前极左思潮虽偶尔发声,但影响力已减弱。有左派学者认为,中央目前政策的基本取向和他们的主张相吻合,持完全支持的态度。
2.新自由主义思潮仍旧活跃。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程恩富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内外新自由主义者纷纷粉墨登场,使全面深化改革开局的2014年,宣传完全市场化、完全私有化与完全自由化的声浪再次掀起。有人认为《决定》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取代原来的“基础性作用”,就是主张“由市场说了算”,就是要建立一个“消除了行政干预的市场”,甚至将“市场决定性作用”从“资源配置”的经济领域延伸至意识形态领域、政治领域,主张“在所有领域都是由市场说了算”;有人借近期中石油等中央企业出现的腐败案件,对国有企业诘难,认为国有企业必然滋生腐败,“国企私有化是从体制上反腐的根本之策”;有人将“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解读为“发展混合所有制是要稀释国有经济成分,逐步降低国有股权的比例,公退私进”。
3.中间派逐渐浮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姚中秋教授提出,十八大试图探寻中道,其所确立的政治纲领,可概括为“全面改革,文明复兴”。这一明智选择,也促使思想界的中间派逐渐浮现:在政治上主张改革,但循序渐进;在文化上认可重归传统,但并不封闭,追求的目标是中国式现代秩序。这个中间派还在形成过程中。若官学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这个中间力量就会逐渐扩大,成为思想界主流。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也提到,中国社会思潮的一个明显趋势,是左右两端的激进主义开始向中间派靠近,中道理性的声音在社会上越来越成为主流。
4.民族主义有裹挟政府之势。国防大学公方彬教授提到,伴随着周边安全威胁与中国力量的增强,民族主义情绪有很快的上升,甚至有裹挟政府的趋势,如果不作有效抑制,将影响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对此,中国社科院近代所马勇研究员也忧虑地谈到,民族主义觉醒原本是民族国家建构的前提、要件,但民族主义格外高涨,甚至到了不可遏制的时候,可能就适得其反,甚至是民族国家的灾难。对外,不正常的民族主义在很多时候绑架了政府,使原本可以通过外交谈判解决的问题无法解决,因为任何妥协,都可能被扣上投降、卖国的帽子;对内,民族主义极大削弱了国家力量的整合,是民族国家建构的天敌。
5.历史虚无主义顽固表演。西安交通大学卢黎歌教授告诉记者,2014年 “历史虚无主义的来龙去脉”、“警惕什么样的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实与虚”等文章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一些学者撰文认为,这些文章试图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重新”的界定,是为历史虚无主义“翻案”,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历史虚无主义,是“公开挑战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公开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清华大学刘书林教授则评述道,虽说历史虚无主义的一套手段和说教已经是江郎才尽,但它不知深浅地展示半老徐娘之风韵,刺激人们的眼球。当下,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虚无主义与主流意识形态的斗争更加激烈和复杂了。
6.各派思潮出现了融合趋势。武汉大学杨军教授敏锐地观察到,自由主义阵营中出现了左翼。2014年8月,一些来自两岸三地和海外的华人学者在香港召开“左翼自由主义与中国:理念与实践”研讨会,宣告了当前中国思想领域中左翼自由主义的存在。他们主张“自由主义不仅要关心自由民主和市场,也应该重视平等和分配正义议题,以及关注性别、环保、教育等社会议题”,要思考“自由主义如何才能好好响应中国今天的种种困境和纠葛,它的进步性批判性体现在哪里”,逐步“左”转。中国人民大学彭永捷教授提出,新儒家思潮的近来重要转向就是对社会政治领域的关注,新儒家群体开始有条件地接受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学者也开始对儒家持同情态度。
四、专家学者的几点建议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重依靠解决现实问题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王占阳教授指出,十八大后,党在人民中的威信普遍显著提高,主要不是由思想教育的力量所导致的,而是由中央大力反腐倡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等新的客观现实所导致的。这就表明,人民是最讲求实际的。只有改变现实,才能普遍地改变人们的思想认识。
2.要积极驾驭社会思潮。中央财经大学邹东涛教授指出,许多社会思潮都是双刃剑,贵在我们怎么驾驭。大思潮时代必须要有大智慧,对社会思潮要客观、冷静、理智地分析,既不能把各种社会思潮看作洪水猛兽,也不能让各种社会思潮成为洪水猛兽;对众多思潮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积极驾驭,充分发挥社会思潮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山东大学王成教授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是符合中国发展道路的指导理论,可以成功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有效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文化实力,实现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引领。面对十八大以后各种社会思潮出现的新变化,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现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有效整合。
(执笔:人民论坛记者 马静 周素丽)
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字样。书面转载请联系010-65363752或邮件至rmlt@rml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