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独家连线 > 正文

21世纪经济学面临的最大挑战——不公平

61

图片说明:图/莫非

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巴黎经济学院教授弗朗索瓦·布吉尼翁: “不公平”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布吉尼翁教授认为,不平等有很多维度,有些问题更加需要关注。最紧要的就是避免将“不平等”一代一代地沿袭下去,避免今天的收入不平等演化为明天的机会不平等。否则,将导致社会流动性降低、社会经济失去活力。布吉尼翁教授上海讲学期间,本报记者围绕当今经济学领域关于发展与不平等话题采访了他。

《21世纪资本论》的成功在于在最合适的时间、最合适的地点与读者见面

文汇报:《21世纪资本论》的出版在东西方各国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和热议。作为托马斯·皮凯蒂先生的老师,对此,您有何看法?

布吉尼翁: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我曾教授皮凯蒂入学的第一门经济学课程。后来,作为经济系主任,我聘用了皮凯蒂。现在作为同事,我们的办公室相隔不远。今天的皮凯蒂像摇滚明星一样人尽皆知。

《21世纪资本论》是一本很好的书,搜集了大量关于欧洲财富分配的历史数据,详尽阐释了西方国家进行收入分配的一些做法和尝试,可以看出这背后作者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个人认为,这本书的成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最合适的时间在美国出版。2013年9月,《21世纪资本论》法语版在法国出版,这本书很受法国读者欢迎,但是并没有格外出色的表现。2014年1月,《21世纪资本论》英文版在美国出版,一经问世便大受追捧,连续数周雄踞亚马逊排行榜第一名,甚至被媒体称为“向马克思《资本论》致敬的一部重要著作”。事实上,我并不认为会有这么多的美国人突然间对经济学原理那么感兴趣。这本书恰巧在最合适的时间、最合适的地点与读者见面。此外,读者喜欢《21世纪资本论》,还有一个原因是它在论述过往的同时,预言未来。另外,媒体的宣传也为这本书的热销作出了不小的贡献。2015年3月,我的新书也将在美国出版,同样论述“不公平”问题,希望可以就更多问题进行讨论。

文汇报: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社会思潮出现巨大转折,人们陷入对于资本主义深刻的反思之中。有学者认为,“不公平”将是21世纪经济学面临的最重大课题之一。不公平为何愈演愈烈?

布吉尼翁:过去的20年间,我们观察了很多国家,收入分配不平等在不断加剧,财富更多地流向房地产行业,流向资本市场。研究了美国及七国集团其他成员国,研究了中国,研究了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我发现收入分配不平等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全球化进程由大公司、大资本所掌控,通过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分配产品,使得资本力量进一步壮大。资本收入往往被财富分配的优先者获得,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很多国家,与其他分配者相较,优先者通常获得更多财富,这也解释了基尼系数升高的原因。

全球化为高水平劳动力可以得到更高、更合理的酬劳提供了条件,但是,某种程度上也拉大了劳动力收入的差距。今天,中国企业喜欢雇佣在美国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员工,甚至期待求职者在美国最好的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这势必会为该求职者提供较其他求职者更高的薪酬,这就表现为一种收入不平等。事实上,这种现象随处可见。非洲人民期待新的总统能够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改变。新的总统则期待一位出色的财政部长能够协助其发展经济,这个人最好了解华尔街,了解伦敦城,了解世界银行,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样的人选往往出现在华尔街或者世界银行。通常情况下,人家接受这个职位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相匹配的酬劳,至少应该与其在纽约、伦敦拿到的薪酬相近。当这样一个人成为卢旺达、乌干达的财政部长后,其同僚的薪资标准势必也要相应提高。全球化刺激了世界范围对于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同时,助长了收入不平等。

文汇报:您的另一位学生、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教授认为,鉴于资本收益不同,应该区别对资本进行征税。事实上,实业资本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的资本回报并没有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快。皮凯蒂的一个基本结论是,资本回报率要大于经济增长率。比方说,在国外,资本回报率是5%,经济增长率是2%,所以资本所得越来越高。但在中国则不是这样,民营企业的收益并没有那么高,尤其小微企业负担很重。应该把投资房地产的资本与其他资本区别开来,对房地产行业征税,对于实业资本则应该有其他考虑。尤其要为小微企业减负,以保障其经济活力。另一方面,实业资本家承担的风险比较大,若干年后他们的企业很可能会走向失败。尽管有利润,但是实业资本家往往充当了风险的承担者。对于袁志刚教授的观点,您是否认同?

布吉尼翁: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是否应该对于资本收入与劳动力收入同等征税。不管企业最终成功与否,通常情况都要基于其收益征税。不管是企业家、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都要基于其劳动所得纳税。然而,对资本征税却往往以完全不同的另一套标准进行。同样以最高税率进行比较,劳动收入税率远远高于资本收入税率。以美国为例,对于高收入群体,美国政府基于其劳动收入45%征税。但是,对于资本收入,这个数字则只有35%;在法国,高收入群体劳动收入税率高达75%,而资本收入税率远远低于这个数字。前不久,曾经的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先生不禁发问,为什么其个人缴税税率却低于助手的缴税税率?这个故事听起来很滑稽,但是我们不得不认同,应该对于资本收入与劳动力收入同等征税。或许45%的税率对于劳动力收入来讲着实太高,即便对于高劳动收入人群而言。

鉴于资本的高流动性,一国政府很难以较高税率对资本征税。打个比方,如果英国政府决定提高资本收入税率,那么资本可能很快就会选择离开,转移到美国、瑞士或者其他地方去。最糟糕的是,有些时候资本的转移可能在台面之下完成。资本可以在监管之下,从中国大陆转移到香港、新加坡。但是,资本同样可以逃避监管,从美国成功转移至瑞士。这也正是多数国家差异化对资本、劳动力进行征税的原因。对此,我们要做的是,合理规划、加强合作,增强资本流动的透明性,使得资本税率更趋合理化,更加公平。

前不久,美国政府和瑞士联合银行(UBS)之间打了一场官司,原因是瑞士联合银行拒绝泄露其美国储户的账户信息,而其美国储户中间有人未依法如实向美国政府纳税。事实上,不只是美国,英、德、法等国政府都强烈抗议瑞士银行“保护客户隐私”的做法,他们认为这种做法妨碍了各国政府对于资本流动的监管,妨碍了各国政府对资本进行征税。事实上,奥巴马政府今天的遭遇,以前几届政府也遇到过,只是他们没有采取行动。原因有二:一个是受财政状况影响。近年来,美国等发达国家遭遇了严峻的信贷危机,税收收入对于政府而言至关重要;另一个原因,“不公平”导致民众对于政府的支持度降低,人们拒绝纳税。综上,对于资本收入与劳动力收入的不同征税标准,我们期待能够尽快得到改善。

文汇报:“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马太效应在全球化背景下,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收入分配领域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也因此在不发达国家中引发了对全球化的抵制。事实是否如此?全球收入分配有哪些新趋势?

布吉尼翁:事实上,这个问题涉及金融危机、全球化及“不平等”之间的联系。当听说“占领华尔街”等社会运动爆发时,我们料想人们会抗议不断加剧的“不平等”现状、抗议全球化。我们期待运动可以持续下去,队伍不断壮大,影响力不断增强。但是,遗憾的是,虽然“占领”的部分参与者并没有离开,但是他们的声音渐渐被淹没,直至几近“失语”。与此同时,皮凯蒂的书出版了,并大受追捧,即便很多人可能永远不会从头到尾把这本书读完。事实上,“不平等”引发了经济危机,却并非社会运动的导火索。同时,在一些人的观点中,金融风暴是全球化的恶果。在欧洲人看来,经济危机就是美国人的贪婪造成的,他们疯狂的金融系统注定了灾难的发生。然而,事实上并没有极端的行为反对全球化。有些党派会主张保护本国经济,甚至主张回到“我们辉煌的昨天”。当然,这些主张是滑稽的,而且完全不具备可行性。就像奥巴马前不久所讲的那样,“不公平”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焦杨]
标签: 经济学   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