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4)

  

第二,协同银行机构,完善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国家商业银行首先应该正视中小型企业的存在,然后有针对性地对中小型企业成立专项部门,要明白无误的贴出针对中小型企业的各项工作流程。至于其他的金融机构,包括股份制的银行,如光大银行等,则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在庞杂的中小型企业的浪潮中,选出值得投资的对象,为他们提供完善的金融信贷业务。因此,制定合理的信用制度成了首要任务。然后要加大力度进行借贷业务的创新,制定出适合各种不同公司的贷款细则,优良服务态度,认识到中小型企业的在实际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自身发展投资的实际需求,这也是新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商业银行自身出于风险考虑的实际需求。   

第三,充分利用民间资金,疏通民间资本的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不能忽视民间的资本,充分发挥潜在的庞大民间资本也是对于解决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难重要举措。都说“藏富于民”,民间的资本数量是十分可观的。早在2009年11月,各类储蓄所的资金业已超过了40万亿,这庞大的资金为那些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最坚强的后盾。从另一方面来看,时代在发展,我们也应该从根本上改变对“民间资本”的看法,从根源上明确其地位,在这种庞大的资本体系还未成熟前,国家则应该积极的引导。  

第四,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促进和完善担保业的发展。担保业也是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渠道之一,所以建立健全担保业,充分发挥这一行业的潜在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举措。尽管目前本国的担保行业存在诸多问题,如资金来源不明,出资人身份隐秘等,但是国家不能因噎废食,在努力健全担保行业的同时,也应起到带头作用,结合当地的实际,扶持起担保行业的长远发展,考虑到出资方式不真实的情况,要严禁以国土资源等难以转化的物品作为担保抵押。同时因为担保业的各种情况,应该严格把关担保业的准入资格,对于资格不够或者要求不到的机构,应坚决予以拒绝。加强担保业的监管体制,做到有错必罚,有漏必补,有法可依,坚决制止违法事件的发生,从法律上明确担保行业的各项运行,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基石。      

第五,拓宽资本市场融资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资本市场也变得活跃而复杂,各方企业都从中受益,然而现实情况却是中小型企业反而很难从中获取必要的“养分”,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被高标准、严门槛拒之于外。可是现实情况是广大的市场偏偏是那些中小型企业获取“养分”的主要地方。因此,一是要建起切合本国实际的“二板市场”。毕竟相对主板市场而言,“二板市场”的准入标准不高,无疑是那些中小型企业发展壮大的首选。二是要建立起那些金融机构发展的氛围,为那些中小型企业的融资壮大扫清障碍。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责编/丰家卫(实习)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困境   融资   对策   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