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一基本任务也多次体现在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报告和讲话中。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初步构想,到科学发展观的蓝图设计、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正式提出,到生态文明宣言的严肃面世,直到生态文明制度的详细规划,无不彰显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无不表明生态文明建设已从一般目标发展到核心目标,从宏大目标发展到具体目标。而生态文明的逐步具体化、丰富化和细化也正说明我们党不仅找准了问题解决的切入点,而且指明了问题破解的正确方向。
我国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业文明,带动了世界前进的脚步。人类通过科技利用大自然得天独厚的物质资源创造了堆山积海的财富,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然而,由于人类大肆开采利用资源,无视大自然的资源有效性和生态链的良性循环,曾遭到大自然无情的报复,人类为此已付出惨痛代价。我们只有更好地爱护地球,爱护自然,作为生态系统的自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才能是一个美丽、完整、稳定及生机勃勃的生命共同体。基于此,各国都试图通过种种可行的措施来改善环境污染局面,我国也不例外。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稀少,生态环境脆弱的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明智的、根本的战略性选择。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国家的一穷二白,为快速提高国民经济,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的确出现过环境保护责任主体的缺席。为增收粮食,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为大炼钢铁,砍伐树木、过耗煤炭。但我们不能就此完全否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生态文明思想及开展的生态文明实践。
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生态文明思想是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在生态行为文明思想方面,明确提出要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在生态产业文明思想方面,指出油气田开发、铁路公路建设、自然环境保护等,都很重要;在生态科技文明思想方面,提出解决农村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等等,都要靠科学;在生态制度文明思想方面,强调生态环境建设不仅需要科技、行政、道德等手段,还需要强有力的法律制度来支撑,从而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始终重视人口、资源、环境间的协同共进,重视人、自然、社会间的圆融和谐,重视环境保护法的建立健全等。虽然党中央没有明确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但在诸多讲话和报告中,却高频率地出现了“生态环境”、“生态保护”、“生态意识”、“生态农业”、“生态良好”等概念,而这无一不是对生态文明思想蕴意的阐述。20、21世纪交替之际,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深,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山大”,党中央强调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短期的经济增长,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发展必须与人口、环境、资源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决不能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加大环境立法力度,并且首次将破坏环境定为犯罪。这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又上新台阶。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面对生态总体恶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的事实,在继承前三代领导集体发展思想的基础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胡锦涛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②,这标志着我国自然观发生了重大的、实质性转变,由传统的征服自然转向力求与自然对话;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③,深入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问题。
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恰是在秉承“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实、细化、优化了多项生态保护制度,比如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的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革等。完备的、具有强操作性的制度是科学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有章可循才能真正约束人们对环境的各种行为,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由此可见,生态文明建设已由“副位”荣升为“主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支柱。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它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举足轻重。生态文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也是必然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国家良好形象的建立。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将“环境”改为“生态”,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强调将其融入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四位”并驾齐驱,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受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体布局的深化认识,在十八大报告中就如何实现美丽中国也给出了明确答案:推动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这一答案第一次被明确地写入到党代会的报告中,反映了我国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以及降低资源能源的物耗和能耗,促进社会发展与自然协调的信心和决心。如今,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也足以显示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战略目标从宏观的角度上看既是我国顺应国际形势新变化的具体体现,又是我国提高发展目标,抢占国际竞争力制高点的有力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