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在缺少务实求理的机制。对普遍发生的问题,要从制度机制上找原因。求真务实难以落到实处,最根本的就是缺少务实求理的机制。一缺监督。对领导干部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对工作中出现的报喜藏忧、欺上瞒下的问题,对建设中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等,缺少及时有效的监督。二缺问责。现在的情况是,把求真务实方面存在的问题看小了、看淡了,认为只是工作指导思想有偏差,思想作风不够扎实,不是硬伤,不算大事,出了问题很少追究责任。三缺纠错。对求真务实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时听之任之,不能及时地指出和纠正;有时明知不对,还要沿着错误的道路走下去;有时上级已经指出来了,还要强调客观理由,拖而不改;有时已经吃过亏了,仍然不汲取教训。这些都说明,缺少求真务实的有效机制,是导致求真务实难的重要原因。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形成人人有监督权利、事事有监督手段、处处有监督力量的良好氛围;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做到安排部署工作明责思责,发现问题苗头问责查责,造成严重后果追责究责。要建立有力的纠错反思机制,避免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把简单问题拖成复杂问题,把一个问题拖成多个问题。
真正把求真务实要求落到实处
习总书记强调,要把改进作风工作引向深入,贯彻到每个环节,真正在求实、务实、落实上下功夫。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聚焦“实”字做文章,切实做到思想上求实,方法上务实,末端上落实,以优良的作风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力量。
思想上求实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思想决定行动。思想上求实就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打牢“以实为本,以实为先,以实为荣”的思想根基,用“实”字管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思想“总开关”。
一是事业观上要以实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事业观上以实为本,就是要始终紧扣客观实情来干事创业,不断深化对形势的判断、对问题的思考和对规律的认识,进而按照形势发展和客观规律推动事业发展。回顾历史,从“农村包围城市”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改革开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遵循着以实为本这一前提,我党作出一系列符合实际、富有远见的正确决策,一步步将事业推向前进,从胜利走向胜利。如今,全国上下正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共同努力,党员干部担负着强国使命,迈步于“雄关漫道”,从事着千秋伟业,更需要以实为本的事业观作保证,不断向着“中国梦”坚实迈进。
二是政绩观上要以实为先。政绩观反映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决定抓工作的指导思想,最终影响建设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发展来不得半点虚假。政绩观不实,热衷于搞“形象工程”、玩“文字游戏”,只图政绩之名,不务发展之实,必然要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政绩来自实绩。只有以实为先、务求实效,才能创造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一流政绩。端正以实为先的政绩观,就要牢固树立生产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把对政绩的追求聚焦到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发展进步负责上来,努力使政绩的亮点与发展这一焦点高度重合。
三是道德观上要以实为荣。做人要有人品,为官要有官德。实与虚可以照鉴人品,考量官德。为政有德重在务实,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是我们一贯倡导的为政之德。然而纵观当前,追名逐利者有之,弄虚作假者有之,欺上瞒下者亦有之,少数党员干部道德失范、行为失准,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损害了党的威信。作为党员干部,必须以“实”作为鲜明的道德导向,以求真务实为荣,以弄虚作假为耻,以脚踏实地为荣,以投机钻营为耻,自觉把求实上升为为官从政的道德追求,做到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以优秀的官德人品做表率,成为人民群众道德的楷模、行为的榜样。
方法上务实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关键。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从思想之花到现实之果,科学务实的方法举措是干一切事情的“总抓手”。何为务实?古人讲“天时地利人和”,就是指必须抓住时间、空间和人等关键因素,从时效性、针对性和群众性上确保方法举措的务实有效。
一是要紧跟形势发展,确保方法举措的时效性。“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讲求方法举措上务实就必须摈弃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做到吐故纳新、与时俱进,确保方法措施的时效性。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另一方面各种矛盾相互交织,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实际工作中,有些方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方法过去没有条件实施,现在却势在必行。因此,必须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地认清新形势、明确新目标、提出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使方法举措与新情况新问题同步更新,才能跟上节拍,发挥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