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每日推荐
首页 > 思想理论 > 深度原创 > 正文

美国政治中的实用主义(4)

结论与讨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尽管美国的实用主义兴起较晚,并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挑战,但是,实用主义不仅曾经深深地影响过美国的政治理论,而且,对美国的政治实践亦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种影响,有的时候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出现的,有的时候更表现为意识形态,甚至是直接的政策主张。但作为美国半官方哲学的实用主义,已经渗透到美国政治文化的血液当中,有着持久而广泛的生命力。

在政治理论层面,实用主义更加贴近政治与社会现实,改造了传统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民主主义,使新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新民主主义汇聚在实用主义的自由主义的大旗下,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在政治实践方面,从建国初期的实用主义要素,到罗斯福的实用主义“新政”,直到当代美国奥巴马的实用主义外交,实用主义渗透到了美国的立法、行政、司法、外交等各个领域,直接对美国的政治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实用主义在世界政治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早期,实用主义也曾流传到英国、意大利等其他西方国家,然而,这些国家出现的实用主义思潮并没有形成较大的影响,甚至被视为简单和粗陋的哲学。如今,在旧的意识形态下走投无路的欧洲,也开始逐渐放弃原有的意识形态,拥抱实用主义,尤其是第三条道路的实用主义倾向更是引人注目。

英国前首相卡莱尔放弃意识形态的先决条件,认为“能够实施的也就是行得通的”,德国的施罗德更是毫不掩饰地说:他“推崇实用主义政治,不管标榜什么,什么政策能产生最佳效果就采用什么政策”。在这种哲学的主导下,“第三条道路”在理论上主张“超越左与右”的两分法,主张包容和弹性,采取更加灵活、实用的政策。比如,在布莱尔的领导下,英国工党淡化了原来为公有制奋斗的目标,由工人党向公民党转变,抛弃了原来的意识形态,一切为了争取上台执政,其实用主义的政治倾向更加明显。

在中国,实用主义的影响由杜威通过他的学生胡适形成较大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实用主义也有着一定的相通之处。

事实上,在当代中国政治当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实用主义的影子。有学者认为,中国的“摸着石头过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用主义,而改革,正需要实用主义。政治体制改革需要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不再迷信抽象的政治理念,而是以实践中是否有用来衡量。而且,把行政体制的改革放到了优先的位置上,在改革的过程中对急需、有用的改革给予优先性。

实际上,实用主义的某些主张与当代中国改革的某些理念也有着似是而非的联系,比如,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容易被理解为实验主义,邓小平同志的“猫论”也很容易被人理解为“有用即真理”,实用主义的改革倾向也与当代中国的改革有着相似之处。

然而,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实用主义的改革为的是有用,根据是经验,而当下中国的改革,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不仅仅是有用,同时,更有公平的诉求;而且,改革的根据,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有用公度一切”、“有用即真理”,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而实用主义亦与实事求是相距甚远,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看到的。

【注释】

①Charles Peirce,How to Make Our Ideas Clear, Morton White,Documents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Philosoph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1972.P.312.

②③William James,The Will to Believe and Other Essays in Popular Philosophy The Dilemma of Determinism .see Morton White,Documents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Philosophy,pp.340-350,pp.25-26.

④Richard H. Pells,Radical Visions and American Dreams Harper and Row Publishers.Inc.,1973,p.355,p.366.

⑤[美]杜威:《新旧个人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9页,第48页。

⑥陈志福:“罗蒂政治哲学:自由主义向实用主义妥协”,《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⑦[美]威廉·詹姆士:《彻底的经验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2页。

⑧语出美国著名历史学家霍夫施塔特,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走向垄断资本主义的一段时间。

⑨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8页。

⑩[美]罗蒂:“实用主义—过去与现在”,《国外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美]梅里亚姆:《美国政治思想》,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247页。

王守昌:《现代美国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7页,

[美]詹姆斯·伯恩斯:《罗斯福传》,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29页。

[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北京:新华出版社,1985年,第340页。

钱满素:《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第97页。

[美]理查德·哈斯:《“规制主义”—冷战后的美国全球新战略》,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第68页。

张桂英,宋海春:“试论西方第三条道路的实用主义政治倾向”,《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第74页。

蒋余浩:“改革需要实用主义的政治哲学—专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崔之元”,《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12月31日,第2版。

责编/张晓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实用主义   美国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