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给“开学经济”降降温了
■ 马涤明
“开学经济”之所以引发社会忧虑,主要因为不正常的“开学需求”成为这种经济的主角,很多学生的需求不是从实际需要出发,而是为攀比,壮面子。但攀比文化、面子文化不是大学生的独创,而是社会糟粕文化现象的一种。那么,“开学经济”就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不能就“开学经济”研究“开学经济”;围绕问题本身寻求降温之策,恐怕只能是事倍功半。
“面子文化”渗透于国人的行为习惯中,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心理现象,极大地影响着我们所有的社会生活。坊间一直就有“死要面子活受罪”之说,那么当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要面子不再那么受罪,“面子文化”自然会升华。比如,有些人开好车,开的主要不是车,而是“面子”;有些宴请一桌上万,吃的是“面子”,而不是饭。甚至一些企业、地方政府都要在“面子”上相互攀比,不惜一掷千金。要么怎么会有那么多“面子工程”?
面子文化、攀比风气浓厚的社会氛围下,身在这个社会中的大学生不能脱俗,也要在踏入校门前把自己的“面子”装备一下,别人有的自己一定要有,别人没有的,更要突出一下自己的超前……我们可以说,学生们这种攀比风气不可取,但不能不承认,“开学经济”现象是有根的,是某些社会文化流行的必然结果。
但不是说,我们对“开学经济”现象就只能顺其自然而无所作为,我的意思是说,只有搞清楚“开学经济”产生的原因,认识到这种现象存在的“合理性”,首先做到理性看待问题,才好研究科学合理的降温之策。某些大道理,比如勤俭节约传统、艰苦奋斗精神等等,不是不能讲,但如果说教味道太浓厚,未必会有太大效果。不管是社会风气层面,还是青年人、大学生的精神修养,缺的都不是大道理,而主要是价值信仰(与价值多元无关),比如某些奢侈追求,实质上追求的就是虚荣,暴露的则是浅薄、浮躁。这种现象属于社会性问题——不管是一些家长,还是一些人群,乃至某些官方理念与行为模式上,虚荣浮躁的性格与风气,都不同程度存在。而解决这些问题,肯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那么,给“开学经济”降温,恐怕不能指望通过一些讨论和教育活动就能毕其功于一役。
品位和追求越高雅,与虚荣的距离则越远。“开学经济”的温度代表的是一些学生和家长品位与修养的“温度”。这是需要我们关注和努力的根本问题所在。不仅是一些学生和家长,整个社会都存在这种问题。社会上有许多的“经济”都需要降温,包括一些地方政府的“面子经济”。社会上某些“经济温度”没降下来之前,“开学经济”很难单兵突破。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追求健康高雅的品位和理念,逐步抵减虚荣心理和攀比文化,也是当务之急。
